“乡村早市”情暖留守老人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沈晓(左三)给乡亲们赠送福字。 杨 昆 摄
春节临近,腾冲市明光镇中塘村年味渐浓。1月20日一大早,一辆装满年货的小货车,缓缓驶进了中堂自然村。
货车的主人是沙河村小云村民小组杨立旭和他的妻子沈晓。2021年,杨立旭和妻子看到村里常住的多为年长的老人,行动不便的他们到集市买菜、买日用品成了生活中的一件难事。“要是自己开个‘移动超市’到村寨,不仅能为留守老人解忧,还能为家里增加些收入。”这个念头开始出现后,便在两人心里扎了根。2024年8月,夫妻俩下决心购买了一辆小货车,开始走上了乡村“货郎”之路。
如今的“货郎”虽不用跋山涉水的挑担贩卖,但夫妻俩驾驶的小货车,每天穿梭在各个村庄之间,一个来回下来,行驶里程可达100多公里。杨立旭说,每当看到留守老人及时买到了生活必需品,他都会觉得自己当初选择做走村入户小生意这条路很正确,虽然回报很少,但却快乐着。春节前,夫妻俩考虑到乡亲们对年货的需求量大,并有针对性的开始批发春联、灯笼、糖、衣服等物品,还买来一些福字准备免费赠送给前来购买年货的老人。
如今,夫妻俩的小货车已成为留守老人眼里的“乡村早市”,车里不仅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香喷喷的烤鸭、甜甜的糖果,以及饵丝、糍粑、干果等乡村特色食品。“每天车子只要驶进村头,准会看到有老人坐在村口等候,他们早已习惯了我们‘送货上门’”。沈晓说,相比老人,一部分在家的年轻人则更钟情于烤鸭和各式糖果,为此,他们还会根据村民的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让“乡村早市”更具人情味。
在交易过程中,现金是村里老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每天出门前,杨立旭会特意准备一些一元面值的现金,有时,老人在购买物品时会不够一两块钱,他们也不计较,而是爽快地减免。“村里人很实在,知道我们做事是出于真心,也时常关照我们的生意,他们的认可,像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我和妻子在这条送货的路上继续前行。”杨立旭说。
杨 昆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