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发布时间: 01-22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司莫拉考察时,寄语“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5年来,司莫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抓住民族文化繁荣、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三大重点,兴产业、淳民风、促团结,幸福道路越走越宽阔,形成了团结进步、幸福和美的生动实践。2024年9月,司莫拉所在的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村民委员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个拥有6个民族73户299人口的小山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心共育“石榴籽”,精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广泛传播幸福观念,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司莫拉佤族村,民族团结的标语随处可见。“我们把民俗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建设民俗文化陈列馆,传承弘扬新米节、搭牛丛等传统节日;组建群众文艺队,开展文艺汇演和联欢会,推进节日同庆、文化共享;通过《春暖司莫拉》《石榴结籽粒粒红》等一批优秀作品,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通过‘石榴籽宣讲团’,用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向记者介绍。“现在,司莫拉已经成为广大游客以及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院校团体参观、考察、研学的热门之地。大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听民族团结之歌,看乡村振兴之景,学共治共享之策,在幸福的范本里,感受幸福、探寻幸福、传递幸福。”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4年3月21日,来自保山中等专业学校的130名学生干部及国旗班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沉浸式感受“幸福的地方”,亲身体会佤族群众“比大米粑粑还香甜”的幸福生活。同学们穿行于富有佤族特色的古村落,深入了解佤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体验敲木鼓、跳竹竿舞、踩高跷以及制作大米粑粑的佤族风俗,围坐在火塘边,听讲解员述说司莫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谈感悟、说想法,在司莫拉的发展变化历程中体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将研学之旅变成成长之旅。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怎样才能改变说教、枯燥的教育方式,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把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腾冲市滇滩镇早坡完小通过司莫拉研学这种既受学生喜欢又轻松的方式来实现。早坡完小校长杨唐凤认为研学给孩子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司莫拉研学,不仅是一次增长知识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学生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领略了生态文明的珍贵价值。这将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拼搏奋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1月13日,司莫拉又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学生”。这批来自上海某高校的退休老党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民俗文化陈列馆了解佤族历史文化,深入村民家中捕捉幸福生活的点滴,漫步于村头巷尾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带队的赵老师说,到司莫拉参观学习,看到的是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听到的是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大家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更加坚定了自己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除了学习路线的打造,近年来,司莫拉还通过举办文艺演出、音乐会、传统体育赛事、传统节日、篝火晚会等活动,和各族群众“共舞”,同八方来客“共欢”,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扮靓民族团结进步的司莫拉“名片”。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4年8月30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籽籽同心·幸福一家”为主题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暨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在司莫拉文化广场开课。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师生们共同合作呈现了《让幸福的地方更幸福》《党员干部讲思政》《哀牢归汉》等8个内容,表演融合了多种表现形式,唱响了民族团结的主旋律。保山学院音乐学院老师庞迪蓉说,通过参与表演,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各民族的文化魅力,还加强了与各校各民族师生的文化交流与深度交融。她说,高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保山学院将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创作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文艺精品,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艺人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旋律。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学习团队外,司莫拉的幸福之歌也唱进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心中。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1月14日,来自江西的周女士身临其境感受了司莫拉的幸福。这天,是司莫拉合作社第5次分红的日子,村里挂满了红灯笼,喇叭里放着欢快的佤族歌曲,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领分红,每个人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司莫拉除了带给自己愉悦外,更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她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开花结果,看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面,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群众带来的幸福和美好,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也是在这一天,从事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周女士从广东来到司莫拉。“司莫拉不仅保留了过去的记忆,更是创造了发展的希望。”在深入了解了佤族的历史文化和司莫拉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后,她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同时,她建议,要充分发挥司莫拉效应,打开格局、放长眼光,采取一体化打造,带动周边村子走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5年来,司莫拉佤族村共接待学习考察3400余批次11万余人次。这个数字,对于司莫拉而言,不仅代表着知名度与美誉度,更代表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歌声传遍四方。本报记者 王曼华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13.jpg

  责编:刘自明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TTT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