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不简单的“陶鲜菇” (身边人 身边事)

发布时间: 01-20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种菌达人”陶丽林。徐 静 摄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 徐 静 侯云鹏 赵菊润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下来了,下来了,申请3年的有机认证终于下来了,太开心了!”春节前夕,在龙陵县镇安镇陶鲜菇种植基地见到“陶鲜菇”时,热情爽朗的她便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分享这个冬天里让她感到最“热乎”的事情。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陶鲜菇”的真名叫陶丽林,自2015年返乡创业至今,9年的时间在菌子地里做出了大名堂,因此才有了这样的称呼,她也就给自己的基地取了这个名字。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创业过程不容易,但我相信风雨过后终会见到彩虹。”陶丽林对记者感慨。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起航种菌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年轻时候的陶丽林卖过豆腐,到餐饮店打过工;后来结婚生子,又和丈夫开过小吃店,从龙陵县城开到了保山城,油菌子饵丝深受顾客喜欢,每年要购买3万多元的食用菌来制作“菌子帽”。红红火火的生意曾让夫妻两人在保山买了商铺、套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早晚点的菌子用量很大,无论在龙陵还是在保山时,每年都要购买很多,尤其在购买菌子的时候觉得品质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因此我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有一片属于自家的菌子园,种出自己想要的高品质蘑菇。每次买菌子、洗菌子、炸菌子的时候,我的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陶丽林说,“后来我和丈夫说,我梦中都有‘菌子香’,不行,我真的要种菌子。”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丈夫的支持下,夫妇俩于2015年底带着卖房筹来的100多万元钱回到家乡镇安镇,在镇南村租赁了17亩土地摸索着栽种了22棚食用菌。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由于都没学过相关知识,夫妇俩经历了很多辛酸。因为大棚建设不合理,棚与棚之间的空隙留得过大,漫长的雨季造成了淹水;还因技术不成熟,几千个菌包出现感染,一朵菌子都没长出来。两年时间夫妇俩就亏损了50多万元,只好又卖了一套房。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获得专利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陶丽林和丈夫也曾动摇怀疑过,但痛定思痛,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们沉下心来,结合种植情况反复做着菌子实验。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走了弯路后,我们也到很多地方学习过、拜访过,他们的设备和技术都很先进。但是对于我们的小基地来说,资金有限,我们还不具备那些条件。于是我们学习他们的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用土一点的办法摸索着做。”陶丽林说道,虽然办法很土,但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如果一旦出错,菌包就感染,就会有红霉、绿霉,钱就会再次打“水漂”,颗粒无收。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通过不断地摸索,反复地试验,陶丽林夫妇逐步掌握了一些规律,终于迎来了“大收获”。他们申报了培养基搅拌装置、菌液注射装置、控制湿度的种植装置等12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对菌子基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菌种爆发力增强,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大大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随着种植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基地上的设备也随着产业发展逐步更新换代。陶丽林告诉记者,他们的装包机现在已经用到了第四代,以前第一代的效率很低,5个人5个小时才能够生产1000多个菌包;第四代3个人5个小时能够生产3000多个菌包,大量高品质的菌子源源不断地发往市场。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有机认证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如今,陶鲜菇种植基地的大棚已经增至53个,大棚里的菌子长势喜人。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你们看,这些平菇全部是叶子,几乎都没有茎秆,闻着很香,吃起来很嫩。”行走在大棚里,菌香弥漫在空气中,只见菌面深褐的平菇挤挤攘攘地从菌包里探出头来,长得团团簇簇。陶丽林介绍说,等到蘑菇出完以后,菌包就被周边群众买去种咖啡、种水果,因为菌包里面的有机物含量达到79%以上,并经过有机肥厂的检测认证获得了证书,属于有机基质。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认证上了一个档次,不像以前能吃就好,大家都追求品质。”陶丽林感慨道,“现在我还在申报着3项发明专利,我会继续严把品质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陶丽林告诉记者,在产业发展过程中,2024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为基地送来了红托竹荪菌棒的种植项目,购置了一些出菇架,为她的菌子产业注入了“新血液”,增添了“新活力”。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陶丽林还尝试种植了鸡油菌、赤松茸,基地上的菌子种类从之前的1种增至4种,年产菌子1000多吨。基地年产值已从当初的20多万元发展到如今的600多万元,长年用工也从当初的6人发展到20多人。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的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有望春节后投入使用。”陶丽林满怀信心地说,“条件越来越完善了,我希望建成一个菌子庄园,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食用菌产业中来,让菌子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13.jpg

  责编:刘自明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