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苑

香蕉林 (边地风物)

发布时间: 01-20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稻田翻金浪,棉田吐银花,香蕉如林芒果大……”20世纪70年代,保山人张学文创作的歌曲《富饶美丽的潞江坝》流淌进无数人心间,潞江坝的香蕉与稻田、棉花、芒果等本土风物一样,成为很多人对潞江坝的向往。保山地区最初只有芭蕉,没有香蕉。1952年冬天,云南省农业试验厅保山分场(省农科院热经所前身)第一任场长张意在昆明开会时,委托解秀瑗向开远棉站要来几株香蕉苗,引入潞江坝试验种植,试种成功后,附近的村民们纷纷过来围观,他们发现香蕉果实的个头比芭蕉的大,比芭蕉好吃,却比芭蕉好养活,科技人员毫无保留地将这些香蕉吸芽苗赠予当地群众,没过几年,香蕉被广泛种植,潞江坝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孕育出香味浓郁、口感软糯的香蕉,成了潞江坝的一张名片。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热经所黄家雄、尼章光等科研人员引进大量香蕉新品种,并无偿为香蕉种植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2008年,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依托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保山综合试验站的经费滚动支持,科研人员罗心平、俞艳春、王美存等收集资源200多份,并在研究与服务过程中积累形成论著《香蕉栽培新技术》。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近年来,热经所的科技人员持续服务于滇西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以芭蕉为主题探索开辟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道路。位于腾冲市清水镇的芭蕉关自然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始建于明朝,是腾越古关隘之一,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之一,马帮古道穿境而过,村庄内部古树成荫,传统民居、古道、古井、古道观和古刹平安寺等古迹保留完整,凭借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入选了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腾冲市文旅局与省农科院热经所开展合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特点,引进种植苹果蕉、金粉、中蕉9号等40个特色芭蕉品种9000余株。移植上百种芭蕉品种,打造百蕉园、芭蕉大道、芭蕉文化展览馆等芭蕉主题的景观,构建出以“文化创意”为主题,以“芭蕉”为特色,融文创生活、文化展示、创意体验、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传统村落。在突出芭蕉关芭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2022年,芭蕉关被列为腾冲市乡村振兴示范点。作为南方丝绸古道在腾冲境内的最后一站,曾经,马帮从热闹的集市中穿过,给这里带来了繁荣,如今,马帮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下渐行渐远,科技给它带来了新的生机。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最近,保山的香蕉和芭蕉迎来了收获,微风拂过,蕉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述说着种植往事,它见证了农人与土地的深情厚谊,也悄悄实现着科技致富的美好愿景。本刊特约撰稿人 杨弘倩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13.jpg

  责编:刘自明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