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边的乡愁 (乡思)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在云贵高原神秘深邃的大山深处,木老元乡哈寨村宛如一处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默默守护着布朗族古老而纯粹的文化瑰宝。在这里,每一缕袅袅升腾的炊烟,都似一首轻柔的诗,诉说着岁月的温情;每一声在山谷间悠悠回荡的笑语,皆如一曲悠扬的歌,吟唱着生活的美好。这一切都交织汇聚成了浓浓的乡愁,而火塘,无疑是这乡愁中最为核心的存在,是布朗族人心中的圣地,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感归宿。
火塘,看似质朴无华,对布朗族人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绝非仅仅是取暖做饭的地方,更是家族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精神世界里的神圣图腾以及灵魂得以栖息的温暖港湾。
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傍晚,太阳早早地隐没在山峦之后,夜幕迅速笼罩了整个哈寨村。就在这寒夜悄然降临之际,村里的火塘逐个被点亮。那跳跃的火苗,恰似大地沉稳而有力的脉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温暖而强大的能量,仿佛要将这寒冷的夜一点点融化。那跳跃的火苗,又宛如祖先们慈爱且明亮的眼眸,透过缭绕升腾的烟雾,温柔而深情地注视着每一个顶着凛冽寒风、怀揣着对家的无尽眷恋匆匆归来的族人,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慰藉与力量,告诉他们:家,就在这里。
阿公裹着厚厚的棉衣,缓缓走到火塘边,熟练地往火塘里添上几根木柴。瞬间,火苗欢快地跳跃起来,映照着阿公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那些深深的皱纹里仿佛藏着无数往昔的故事,可他的眼神中却透着历经世事的安然与从容。
众人围坐在火塘边,一种温馨而又带着几分庄严的氛围,如同轻柔的雾气,悄然弥漫开来。那跳跃的火光,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在每个人的脸庞上精心勾勒出柔和而温暖的轮廓,为大家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光辉。空气中,淡淡的木柴香与烤茶那古朴而清新的香气相互交融,宛如一首和谐的乐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气息,让人心安且沉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
在这火塘边,烤茶是一项极具诗意与韵味的传统。夜幕完全降临,万籁俱寂,唯有火塘的火苗在轻轻跳跃。这时阿婆便会从珍藏之处小心翼翼地取出精心准备的茶叶,轻轻地将茶叶放入土陶罐中,再把陶罐置于火塘边慢慢烘烤。随着火焰的轻抚,茶叶在罐内翻滚起来,逐渐散发出古朴而清新的香味。那香味,先是若有若无,如丝如缕,在空气中悄然弥漫,勾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而后,香味愈发浓郁,如同盛开的繁花,悠悠地飘散在火塘周围,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唤起人们心底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待茶叶烤至恰到好处时,阿婆便迅速用沸腾的泉水冲泡。刹那间,醇厚的茶香四溢,整个火塘边都被这浓郁的茶香所笼罩。这茶香,承载着布朗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布朗族的历史与文化。
当茶香渐渐淡去,夜色愈发深沉之时,火塘边的打歌便拉开了欢乐的序幕。布朗族的打歌,是一种古老且充满活力的舞蹈,承载着民族的灵魂与情感。在火塘星星点点的微光映照下,男女老少纷纷起身,手拉手围成一圈,随着激昂的鼓点和悠扬的芦笙旋律响起,人们开始轻盈地舞动起来。他们的舞步矫健而富有节奏,或豪迈奔放,或轻盈灵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如同火塘中火苗般明亮温暖的笑容,那笑容,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未来的憧憬。打歌,已然成为布朗族人传递情感、加深友谊、缔结美好姻缘的桥梁,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火塘,已然超越了其作为物理空间的简单范畴,它宛如一位沉默而忠实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目睹了布朗族数不清的悲欢离合,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布朗族人的珍贵记忆与美好梦想。尽管时代在变迁,现代化的浪潮让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但每到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无论布朗族的游子们身在何方,那遥远的故乡、那温暖的火塘,始终如同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他们的心。他们都会想尽办法,穿越千山万水,回到这个熟悉的火塘边。因为这里,有着他们最纯粹、最深厚的乡愁,有着那份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时光如何变迁都割舍不断的、对根的深深眷恋。
火塘边的乡愁,是对过往岁月饱含深情的回望,是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更是对民族之根坚定不移的坚守与传承。在那云深雾绕之处,布朗之魂借着火塘的微光,跨越时空的阻隔,悠悠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爱与希望的永恒篇章。在这里,每一缕茶香、每一声笑语以及那温馨而庄严的氛围,都是对布朗族文化最深情的赞歌,是对乡愁最细腻的描绘,它们共同构成了布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让这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赵龙泉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