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景点

走进“美丽的地方” 邂逅“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 01-13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①:大盈江湿地风光。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②:芒市大金塔。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③:盈江县旧城镇“五和家园”。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④:陇川县工业园区纺织女工。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⑤:位于梁河县的南甸宣抚司署旧址。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迎着冬日暖阳,徜徉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美丽的村寨、广袤的田野以及车水马龙的口岸、机器轰鸣的工厂……勾勒出一幅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生动画卷。德宏是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描绘傣族人民美好生活的地方,温暖宜人的气候、琳琅满目的美食、绚丽多彩的风光,让德宏在众多暖冬胜地中火热“出圈”,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德宏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环境较好。据资料显示,全州森林面积80.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1.84%,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等8个植被类型,18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61个植被群落,是物种栖息繁衍最重要的交汇地带及走廊带。全州有高等植物6053种之多,占全国总数的15.69%;有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1000种,占全国总数的12.66%,其中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犀鸟、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豚尾猴、云豹、蜂猴、灰孔雀雉、圆鼻巨蜥、猕猴、水鹿、小熊猫等215种,占全国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21.76%;区域特有种29种,物种丰富度和富集度在全国实属罕见。德宏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休闲品牌,芒市黑河老坡、梁河县二古城、盈江县诗蜜瓦底等生态旅游线路建设和芒市河心场观猴、盈江犀鸟谷观鸟、盈江支那乡观猿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取得新进展。2024年,盈江观鸟人数再创新高,接待国内外观鸟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0余万元。推荐2024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期,其中“芒市不忙 芒食忙”入选国家文旅部精品旅游线路推介,2024年1月至11月,全州接待乡村旅游人数1065.0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8.62亿元。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德宏州有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多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在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族人民都喜欢一起过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傈僳族的阔时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等,这些独特而又盛大的民族节日,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在这些节日里,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祈求幸福;各民族群众的服饰绚丽多彩,民族歌舞欢快激昂,展现了德宏独特的民族风情。而德宏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各种艺术形式在这里繁花似锦。无论是传统的傣族孔雀舞、景颇族的刀舞,还是现代的绘画、摄影作品,都体现了德宏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民族博物馆、史实馆、经书、叙事长诗,展示了德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各民族之间长期和睦相处,甚至很多汉族都有少数民族的习性。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多年来,德宏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自觉融入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建成边境县市“固边稳边兴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芒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街区,创建“特色旅游促‘三交’的傣族古镇”“嵌入式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银井‘一村一校一站一景区一中心’联盟式联创联建民族团结示范圈”“三台山德昂族直过区的千年跨越”“卑妥瓦党的光辉照耀的地方”“因鸟致富的石梯村”等一批品牌,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德宏经验”。目前,德宏州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4名,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示范单位2个、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市)全覆盖、示范单位342个、教育(实践、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7所,以示范引领不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共识。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德宏州立足沿边、跨境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建成欣欣向荣的美好家园。大力推进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基底的支柱产业建设,荣获“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称号。“开放兴边”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国开展以大规模边贸为主的对外贸易,相继开放3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20条贸易通道;设立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等8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沿边产业园建设率先取得突破,336家企业新落户沿边产业园区。2023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1%,对缅贸易额居滇缅贸易的三分之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州内“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一步跨千年”整族脱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州脱贫户“双绑”覆盖率达100%,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38万人,2023年脱贫户与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65万元,同比增长14.75%。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德宏州是承担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国唯一试点,全面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从边到村、城、通道、境内外联防一体化“五道防线”,形成扛牢撑稳祖国西南安全防线的铜墙铁壁。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瑞丽银井小学等一批国门学校接收“缅甸小小留学生”就读,瑞丽市国门医院积极收治缅籍患者,加大对缅卫生防疫、农业技术、灾害救助等扶持力度,组织开展中缅文化、体育、智库等交流活动,扩大辐射影响,深化中缅“胞波”情谊。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党支部建在卡点上,组织进到楼栋里,创建了国门党建、“红旗飘飘”工程、党建人心工程等一批德宏党建品牌。创新推进边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管理、网格群防避险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解决边境两侧群众“看书难、买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德宏州有关部门在瑞丽市勐卯镇银井村“一寨两国”景区内开办了“国门书社”,书社开办以来,共发放阅读卡2万余张,免费赠送图书10万余册,累计接待来自缅甸、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外籍边民以及当地的各族群众、中小学生、游客、边防军人等境内外读者12万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中缅文化交流,惠及广大中缅边民和往来游客、商贾。书社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的语言文字、画面、图书进行广泛的宣传,极大地方便了两国边民的交流。同时,书社还能够为边疆各族群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边疆广大各族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西 州 文/图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0.jpg

  责编:刘自明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XXX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