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保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126”服务模式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4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938人,开发就业岗位4.9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29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6.85万人。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市委政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因地制宜采取建立1种模式、搭建线上线下2个平台、提供6项精准优质服务举措,并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就业经办机构、就业创业服务站和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我市积极构建“用工主体+劳务平台+务工人员”1种就业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就近就业组织化程度,打造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市建设7个就地就近就业社区,全力提高群众就业的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昌宁县湾甸乡就地就近就业社区被认定为省级就业社区,并获得200万元资金补助。截至目前,全市7个就地就近就业社区共配备工作人员44名,入驻用工企业(用工主体)483户,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9家,提供就业岗位7393个,吸纳培育“劳务带头人”312人,辐射区域劳动力146742人,吸纳劳动力就业6143人。
我市积极搭建线上线下2个劳务平台,让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在市域内搭建市、县、乡、村四级线上就业劳务平台,并建立产业、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库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依托保山“掌上就业”“隆阳就业”“茶乡招聘”等7个线上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智慧化功能,整合发布零工、短工、兼职及企业用工需求,为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用工指导、求职登记、培训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岗位收集、重点群体帮扶、失业人员管理服务到户到人。目前,全市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劳动年龄人口信息136.19万条,其中农村劳动力信息132.33万条;“掌上就业”平台入驻企业680户,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次,发布岗位11.9万个,收到求职简历2366份,平台访问量达22.85万次。
为方便群众就业,我市全力建设线下“1+N”零工市场。在灵活就业人员集中、交通便利区域,建设零工市场7个,科学设置政策咨询区、求职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务工纠纷调解室等,为务工人员候工求职提供便利。乡镇(街道)在人员密集场所建设N个零工驿站,让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由风吹日晒在路边揽活、靠运气找活转变为在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内接洽等活。今年,全市7个零工市场累计服务人数达6.98万人次。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要落实就业援助措施,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我市结合实际,采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就业综合服务保障人性化、劳务品牌建设标准化、创业扶持政策多元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化等举措,为全市劳动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聚焦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同时,引导企业结合岗位特点,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54万人次,脱贫劳动力3.15万人次。
积极盘活各类低效、闲置国有或集体资产,打造“就业社区”“家门口务工车间”“就业帮扶车间”等,并为就地就近就业人员提供“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综合保障服务。
健全劳务品牌建设机制,塑造劳务品牌特色文化,共创建了保山咖啡师、隆阳建工、腾冲玉工、腾冲药师、龙陵石斛枫斗工、昌宁茶工、施甸养老护工7个劳务品牌。其中,保山咖啡师、隆阳建工、腾冲玉工、腾冲药师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腾冲玉工正在申报国家级劳务品牌。7个劳务品牌直接带动从业16.7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14万人,实现劳务创收约68.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下旬,保山咖啡师、腾冲玉工劳务品牌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成为全国劳务品牌中的璀璨明珠,成功签约省外劳务品牌合作协议。
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园区场地等服务,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兴办实业、发展产业,目前全市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2个,入驻企业653户,带动就业5389人。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2366人;发放创业贷款扶持创业2115人,发放贷款5.13亿元,带动就业7169人,发放“云岭创业贷”专项贷款36笔4479万元。
聚焦重点群体,采取调查摸底清底数、建册立档明需求、广开渠道助就业、政策兑现强帮扶等措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助力。目前,全市共认定就业帮扶车间50个,吸纳就业410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57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10.8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7722个,安置脱贫劳动力9809个,拨付岗位补贴资金36517.58万元。(赵其正)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