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小粒咖啡不“小” ——咖啡产业助推保山乡村振兴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保山咖啡实训中心。
保山小粒咖啡文化月一角。
品咖。
咖啡农户。
咖啡研学。
咖啡农户。 咖啡农户。 范南丹 摄
本报记者 刁丽俊 蒋蕾/文 范南丹/图
●从一产到二产,到现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原料到产品,从通货到精品,保山咖啡产业的精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独特的自然禀赋、优质的咖啡品种、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科研体系及培训机构、百花齐放的咖啡品牌、多样化的咖啡业态、可观的示范区域、一批有情怀的咖啡人,让我们见证了『小马拉大车』的奇迹。
保山小粒咖啡是云南咖啡和中国咖啡历史的缩影。从1952年咖啡产业起步、1958年在伦敦市场被评为一等品、1993年在比利时获尤里卡金奖,72年间,保山小粒咖啡的发展跌宕起伏、精彩无限。
2022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发《保山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保山市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把咖啡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成立了保山市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全面推进保山咖啡产业向精品咖啡转型发展。保山市咖啡专班李廷金介绍:2021年,保山小粒咖啡获首批欧盟境内受保护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隆阳区连续四年被列为咖啡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2023年,首届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在保山召开;2024年,中国咖啡监测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咖啡重点实验室获批保山。
2024年,保山小粒咖啡的种植面积达13.85万亩,产量2.31万吨,综合产值75.95亿元,绿色有机认证基地1.7万亩,产品47个。对保山而言,小粒咖啡不小,是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是咖农的钱袋子,它激发了乡村的新动力,提高了内生发展活力,激活了企业产品品牌的创新,更助推了乡村振兴。
助推城市资本下乡
2010年,保山小粒咖啡进入期货低谷,当地种出来的咖啡变得十分廉价。虽然市场放开了,大家也确实想过许多办法,但大环境低迷,从种植到加工及流通环节都举步维艰。
2016年开始,全球咖啡消费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中国咖啡消费以17%—22%的速度增长,是全球咖啡消费增速的十倍。2021年,全球咖啡增速因疫情放缓只有8‰ ,但中国却增长至33%,全国咖啡的消费规模接近3000亿人民币。
有咖啡界权威人士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在未来,咖啡产业将成为中国不可限量的产业。而当今所有与咖啡有关的西方国家似乎都认为,中国会是未来最重要的咖啡消费国,且这种现象也将会改变世界咖啡的贸易格局。
目前,我国的咖啡年消费已突破20万吨。如果按照每年33%的增长率展望未来,那也许今后我们需要考虑的将不是如何出口咖啡的问题,而是如何把他国的咖啡进口过来的问题。
回看从2016年至今以来的8年,保山小粒咖啡已经成为全面助推保山怒江峡谷乡村振兴的高原特色产业。李廷金认为,过去我们对城市资本下乡的认识有局限,其实城市资本下乡是资金、人才、技术、品牌、营销、经验的综合体。城市资本在乡村建设了一个项目后,随着资金的进入,营销品牌和管理经验也就跟着进来了。山顶一号、乎壳、林果有机、壹丁、瑞幸咖啡等企业的到来就是如此。
助推基础设施建设
谁能想到,385年前(1639年农历4月11日),当徐霞客从永昌府城走了120多里到达怒江东岸,打算渡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前往腾冲时,却因听路人说潞江坝的汉人一般都不敢夜宿坝子而选择夜宿江东半山后,他第二天简单吃了早饭才下到江边。和徐霞客听到的故事一样,当地也有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一位世居半山的汉人去坝子里的朋友家舂米,半夜太累便小憩一会儿,几天后就因感染疟疾而去世。这个传说无疑道出了当时潞江坝险恶的生存环境。
而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已经很难想象。一首《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享誉大江南北,潞江坝的一抹咖香也让世界友人纷纷闻香而来。保山的咖啡产业不仅引来了国内外咖啡爱好者和专家,也引来了各级领导和央企、国企及科研院校,促成了基础设施配套的全面建设提升,促进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上海帮扶资金改善了潞江坝新寨美丽乡村建设,各种形式投资的咖啡馆雨后春笋般隐藏在咖啡林中;新寨咖啡1号馆、2号馆、3号馆成为许多人到潞江坝必去的打卡之地;浙江潞江新天地改善了潞江集镇设施及面貌,现在的潞江集镇在整个隆阳区算得上最具民族风情的小镇……此外,脱贫攻坚也改变了江东村,勐赖大桥结束了大门坎、勐林等几个村靠渡船过江的日子,当地的交通及生产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助推人才培养、人才下乡、人才留乡
无论走进今日潞江坝的任何一个咖啡种植村,人们都能喝到一杯地道的保山小粒咖啡。可以说,在这里人人都是咖啡冲泡师,主要原因就是咖啡产业助推了多渠道培训,村民们的素质得到普遍提升——通过职业技能、以工代训及外出考察学习及参赛等方式,咖农和咖啡从业者的技能及科学文化素养有了本质提高。
咖啡产业还发挥了大学生及现有乡村人才作用,留住了本地人才。咖啡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二三产的融合,给大学生及本地人才提供了创业平台和机会,减少了人才的流失。中咖、高晟、希音、云数、老地基、丛岗等都是大学生毕业后回乡以咖啡创业的范本。82个咖啡企业及合作社、300个咖啡馆为无数年轻人提供了舞台,解决了就业。
咖啡产业还助推了科研院所及各级学校特色办学和特色培训。云南农业大学2024年获教育部审批,开设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了2个班100名本科生;云南农科院保山热经所办了咖啡学校;保山检验监测院办了咖啡专题培训班并设置了研究院;保山职业学院和技师学院成立了咖啡产业学院;保山学院开设了咖啡专业,今年还与东帝汶国立大学签订了招收培养30名本科留学生的合作项目;保山希音咖啡办了培训学校(专职培训国际认证学员Q-Grader)……各个科研所及学校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有针对性地培训了技能型、管理型和适用型人才,也培养了新农人和科技人才。
一个村庄、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与带头人密切相关。咖啡产业的发展也锻造了当地众多的产业带头人,在潞江坝有60%的咖啡村支书就是产业引领人,比如新寨村的王加维、石梯寨的刘世江等。此外,咖啡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还培养出千余名创业、创新、创富带头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丛岗村的晏永交、施忠相,赧亢村的李府决等。
助推全产业链和创新创造发展
保山咖啡产业历经72年的发展,如今已有生产咖啡脱壳机械的奥福公司;生产专用有机肥的山田公司;生产烘焙设备的荣远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标杆企业佐园;外贸企业金璐、高晟;文旅结合的企业比顿、乎壳;贴牌代工的企业景兰;全国线上示范企业中咖;特色咖啡品牌猫尼咖、果馨、新寨;茶咖融合的高黎贡茶博园……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体验,从培训技能人才、适用人才到专业人才,从千家万户到庄园模式,在不断发展中,保山小粒咖啡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全产业链格局。
因咖啡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保山成了中国唯一的既是种植大产区又是加工大产区的特殊咖啡产区,同时也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咖啡庄园发展的先行区。据了解,保山精品咖啡率由8年前的不足10%提升到今天的45%,加工方面更是成为中国的第二大产区。
咖啡同样带动了保山的乡村旅游和研学,形成与大理、丽江差异化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潞江坝年旅游人次由7年前的50万人次上升到2023年的180万人次,全国及海外的很多人闻到了这里的咖啡香,也在这里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至今,保山在咖啡产业上已形成以隆阳咖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先行,腾冲三产突飞猛进,施甸、昌宁、龙陵在咖啡产业的路上奋力追赶的大好局面。到2035年,将实现“5116”目标,即:咖啡种植面积拓展到50万亩,培育100户咖啡龙头企业,建成100个咖啡精品庄园,实现综合产值600亿元以上。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