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来,家人们,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碧寨乡种植的高山香蕉,不打催熟剂、不打保鲜剂,直接从地里摘来……”每天早上,龙陵县碧寨乡麦子坪村的村民陈分所都会准时开播,销售本地的各种时鲜水果,他的母亲则在一旁帮忙打包。
今年9月,多年在外打工的陈分所看着身边从事电商的朋友收益不错,于是就返乡和家人学着做起了电商,销售自家栽种的30多亩香蕉和家乡的各种农特产品。
“刚开始,每天只能销售两三单,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多天,我也想过放弃,好在有朋友的鼓励让我坚持下来。如今,直播间每天能卖出60单至70单,主要是香蕉、百香果、橙子等水果。这些产品发出去之后,外面的顾客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也非常认可水果的品质,我以后要把更多的龙陵土特产卖出去。”陈分所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电商、直播等业态在龙陵县的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促进了农特产品销售增长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走进龙陵县供销电商校企合作电商物流实训基地——龙陵县农产品展销中心以及供销社集采集配中心,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电商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实操训练,他们有的在直播、有的在打包、有的在整理订单。这里负责定向培养学生,让他们到基地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后走向电商直播销售岗位。
“每年有140多名学生在实训基地里进行实操学习,等他们掌握了电商直播技能后,就可以回家从事直播销售或留在基地做主播。村村寨寨都有我们的学生进行直播销售,本地的农特产品就‘走出去’了。”龙陵县供销电商校企合作电商物流实训基地负责人刘青青说,“我们团队里有37名主播和客服,每年的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每到傍晚,平达乡花桥晚市就热闹起来,村民们带着各种农特产品汇聚于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见一群年轻人支起支架、打开手机,带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云游”山乡晚市。除了家庭式的电商,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还自发组成电商直播小团队,活跃在大大小小的山乡集市上,通过网络直播把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以蒋德记为代表的主播,在参加全县的电商人才技能培训后,成了活跃在平达电商直播产业的“新农人”。他们团队的6个人,都是当地25岁至40岁的中青年,一部手机让他们和老百姓实现了“双赢”。“我们来花桥晚市直播了50多天,单日销售额最高达20万元,50多天累计下来将近有6万多单,石斛、松茸等各种农特产品的成交金额达到400多万元。”蒋德记高兴地说。
蒋德记还告诉记者,一天傍晚,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背着一堆山里找来的白花蛇舌草来卖,一直无人问津。他们通过直播,在反复推介中最终帮助老人家卖了50多元钱。蒋德记感慨地说:“当把钱递到老人手中时,他不停地感谢。能帮老百姓的产品卖出去,真的很有成就感。望着他背着空背篓,沿着河道蹒跚回去的背影,我们感到很欣慰。”
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龙陵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强化管理、加强培训,护航电商直播有序发展,推动电商直播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有电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6户,直播账号104个,电商直播基地27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00多人。全县完成电商网络交易额26.7亿元,网络零售额12.6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5.1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2亿元。
徐 静 陈彩芬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