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服务照亮美好生活(众论)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24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今年国际志愿者日以“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为活动主题,旨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动员激励更多人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创造美好生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志愿力量。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志愿服务是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出台,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达2.32亿,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35万支,实施文明实践、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1127万个,为社会治理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志愿精神的最好写照。在城市,志愿者忙碌在地铁公交、小区街巷、商超市场等场所,在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乡亲们穿起红马甲,搞卫生、做绿化、值勤值班、助老助残,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一项项有温度的志愿服务,生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每一个需要伸出援手的地方,在每一个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在每一个需要负重前行的节点,那一抹抹靓丽的“志愿红”,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愿以无私付青春,造福千万献爱心。”志愿服务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是奉献精神、利他主义的集中体现。从重庆的救火“摩托骑士”,到河北防汛救灾的青年志愿者,再到投身杭州亚运会筹办的志愿者……无数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志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人人可为、处处可为。近年来,随着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工作的持续全面深入推进,广大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新时代雷锋故事不断书写。志愿服务播撒了凡人善举的种子,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蔚然成风,为社会发展进步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正能量。
点点微光点亮希望,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今天,志愿服务已经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对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发挥好、涵养好志愿者精神,感召、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就一定能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让志愿服务照亮美好生活。丁恒情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