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保山】昌宁—— 跟进监督 和美乡村开启“美颜”模式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走进昌宁县鸡飞镇扁木村沟寨沟坡村民小组,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花草果蔬绿意盎然,一座座农房庭院掩映于绿树红花间,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一时间,被该村“颜值”吸引前来打卡的游客逐渐增多。
殊不知,这里几年前还存在着环境不整洁、垃圾随意丢弃的问题。当地环境的变化,得益于廉情监测员老毕在一次群众会上提出改变村庄面貌的想法。该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村民支持。
得到了群众支持后,当务之急是拿到项目资金支持。该县纪委监委将此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之一,在强力监督推动下,县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筹集资金7.2万元、劳动力100余人次,硬化了道路,建设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扁木村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住着更舒心。
“房前后,勤打扫,自家卫生自家搞;条条路,共管护,致富才会有出路……”如今,看到整治成果后,沟寨沟坡村民小组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人居环境整治中。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上下联动坚持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深入村(社区)实地察看乡、村干部是否进村入户、是否到岗到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否发挥,群众参与环境清理整治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压紧压实人居环境整治责任。注重协调各方力量,加强与环保、住建、村镇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环境整治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防止违规操作和腐败行为发生,保障资源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强化责任追究,对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
同时,该县还注重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地方农产品销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形成农村好生态变农民鼓钱袋的良性循环。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的重要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廉洁书屋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廉洁文化讲堂、移风易俗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张建荣 涂晓杰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