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保山】保山市纪委监委: 高标准监督 “粮田”变“良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秋收以来,在昌宁县田园镇龙泉社区的稻田里,收割机尽情驰骋在金色的稻浪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装车,一气呵成。这一切的背后,是我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也是市纪委监委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监督的成果。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认真履行监督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强化与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与市农业农村局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上下贯通、协同推进,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作为重要监督内容,紧盯项目实施、工程验收、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靠前监督、精准监督,真正让“粮田”变“良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量大,责任链长,风险隐患多。结合日常监督、巡察、审查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项目招投标、标后管理、资金拨付、工程验收、建后管护等重点环节,通过一线走访、查阅资料、谈话座谈等方式开展“嵌入式”“点对点”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纠治弄虚作假、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以及工作作风不实、公职人员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等问题,深挖彻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行业性、系统性、关联性的“行业病”,保证高标准农田规范建设。隆阳区纪委监委紧盯重点问题,组建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公安、审计等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完善“纪巡”联动监督,加强“室组地”协同监督,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2019年以来,全市实施78个项目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田间道路、修复沟渠管网、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工程建设等措施,推进土地流转,盘活撂荒耕地,建成118.66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248.73万亩高标准农田。
“今年我家种了3亩水稻,大约收了2000多公斤稻谷。现在是高标准农田,都用收割机来打收,省力又省工,比过去方便多了。”说起今年的收成,龙泉社区一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次土地流转后,村集体在每亩流转费中提取50元至100元作为维护经费,专门用于农田建后管护,这样不仅落实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隆阳区西邑乡铺门前村村委会主任说。
“我们将不断擦亮监督探头、延伸监督触角,督促相关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微腐败现象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坚决守好群众‘致富田’。”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张春怡 唐泽荷 穆嘉娜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