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勐统镇:竹涛阵阵起 绿富共相生

发布时间: 10-28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昌宁县勐统镇以赋能“中国甜笋之乡”重要单元为定位,实施“千亩种苗、万亩种植、万元增收”的千万万工程,采用扦插、埋杆、分篼三种方式繁育“云甜1号”甜龙竹国家级良种,探索建立“党组织+企业+人才+农户+基地+市场”的发展模式,聚力推动“种质在昌宁、种植在全省、市场在全国”的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增资三方共赢。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精心育苗,“种质”落地生根。勐统镇依托选育甜龙竹国家级良种“云甜一号”优势资源,通过项目整合标准化、人才带动示范化、林下套种绿色化,打造千亩种苗,实现甜龙竹种苗质量数量双提升。2023年,勐统镇向上争取衔接资金230万元,打造勐统村大柏树、芒东山和新庆村新寨河标准化育苗示范园,建立育苗标准,统一育苗100亩120万株。发挥“土专家”致富带头人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优势,带动全镇54户群众小规模育苗30亩18万株,凝聚起农户育苗信心。辖区企业按照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原则,林下繁育良种400亩40万株,竹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协同发展。如今,全镇已育苗1450亩150万株,储备种质资源900亩,预计2026年育苗可达400万株以上。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科学培竹,种植连片成海。聚焦甜龙竹种质资源禀赋,勐统镇通过基地建设、低效林改造、种植技术培训,打造万亩竹海,推动竹林经济提质增效。针对过去农户种植碎片化、零星化、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勐统镇选定重点村组,引导承包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将半山区宜竹地和低产低效退耕还林地改造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中、连片种植甜龙竹2200亩。依托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开展农户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疏笋育竹、截秆去稍、四砍四留、灌水覆盖等科学管护技术,提升6400亩零星种植竹林管理水平,实现种植抚育管理精细、群众种管技术规范、笋材产出率提升。目前,全镇竹林种植面积达3万亩,竹材蓄积量2200吨,其中甜龙竹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可产鲜笋2800吨。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利益联结,增收成千上万。勐统镇探索“党组织+企业+人才+农户+基地+市场”的运营模式,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通过资金注入进行项目集中改造,企业租赁后优先聘用土地流转的农户管理基地,采售管理单元内的竹苗、竹笋提成给农户,促成竹林一地生六金(土地流转租金,基地管理佣金,采收枝条、母竹、埋杆苗提成金和鲜笋提成金)。创建“721”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即:农户七成、企业二成、合作社一成,实现群众“万元增收”目标。党组织流转农户低效竹林集中改造出租给企业收取土地流转金,企业按照每5年一个周期进行租用,企业以10亩为单位划分40个管理单元格,聘用农户按单元管理基地获得管理佣金,农户按采收枝条每枝0.5元、林下埋杆苗每节1元、母竹每株10元获得提成,采收鲜笋时又按市场价格与企业对半分成,每年可带动群众增收60万元。同时,党组织通过项目入股分红每年8万元、育苗棚出租每年3万元,5年内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目前,勐统镇共流转土地1000亩,租金90万元,涉及125户500人,其中农户增收75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2024年,群众自主育苗18万株,可实现群众、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分别增收88.2万元、25.2万元、12.6万元。禹思吉 常 将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09.jpg

  责编:刘自明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