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记云南省第4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殷小平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殷小平略显沧桑却满是笑容的脸上。时隔 13 年,回忆起献血的过往,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与自豪。
殷小平1963年出生于楚雄大姚县,7岁时,母亲的离世让他的童年失去了温暖的怀抱。而父亲随后的离去,更是让他在幼年便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压垮他,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后来,殷小平离开家乡,前往保山打工。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身体一直很健壮,几乎从未被疾病侵扰。2007年的一天,殷小平做出了一个决定——献血。当我们采访他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时,他憨厚地笑着说:“活了几十岁,从来没生过病,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想通过献血这种方式去帮助别人。”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想法,让他踏上了爱心奉献的道路。
从那以后,殷小平每半年就会献一次血,他成了献血站的常客。后来由于身体患有高血压,2011年以后就没有献血了,他累计献血3500多毫升。
2009年10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时,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献血平台的短信,告知他还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条短信引起了他的好奇。“收到短信后,我心里就想这是个啥?以前只知道献血,还不知道造血干细胞也能捐献。”殷小平回忆。
带着这份好奇,殷小平立刻上网查询了相关信息。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时,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那些患者太可怜了,他们在生死边缘挣扎,就等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去拉一把。”殷小平当即决定加入志愿者行列,并在保山采集了血样。
等待配型成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漫长的时光里,殷小平始终怀揣着那份期待,默默等待着能为他人带来重生希望的那一刻。
2011年4月,好消息传来,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高分辨确定配型成功。当我们问他得知这个消息时的心情,他激动地说:“那一刻,我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完成捐献,兴奋的是终于能救人一命了。”
在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殷小平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他的家人和朋友起初对他的决定有些担忧,但在殷小平的耐心解释和坚定信念的感染下,最终家人和朋友都给予了他全力支持。
在捐献前的准备阶段,殷小平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药物干预。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生命,这点苦算什么。”他说。
捐献的日子终于到来,殷小平躺在病床上,看着鲜红的血液从自己的身体里流出,经过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再输回体内,他的心中满是欣慰,“捐献造血干细胞如同献血一样简单,就像打井水一样,让井水得到充分循环,井水就不再混浊。能为别人带去生的希望,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如今,殷小平已经成为了云南省第41例、保山市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但对于他来说,这只是爱心之旅的一个新起点。
“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一起为拯救生命贡献力量。”殷小平说。
目前,保山已有32人(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殷小平,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朴实汉子,用他的善良和勇敢,书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本报记者 姜 维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