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追忆毕世铣先生 (身边人 身边事)

发布时间: 09-14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ZZZ保山日报网

  2022年毕老接受媒体采访。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参加1993年政协会。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参加2004年腾越文化研究会。ZZZ保山日报网

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获“云南好人”荣誉称号。ZZZ保山日报网

  9月3日,腾冲市在滇西抗战纪念馆警钟广场举行“牢记抗战史 筑梦新征程”2024年抗战胜利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ZZZ保山日报网

  本刊特约撰稿人 段秋云ZZZ保山日报网

  ●毕世铣先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首任所长,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抗战中腾冲抗战的亲历者、见证人、研究人,从事滇西抗战历史研究40余载,是腾冲抗战史料研究的专家型人才,为宣传腾冲抗战和关爱老兵做出了杰出贡献。2015年获“云南好人”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腾冲市道德模范。ZZZ保山日报网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腾冲市在滇西抗战纪念馆警钟广场举行了“牢记抗战史 筑梦新征程”2024年抗战胜利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抚今追昔,缅怀先烈。ZZZ保山日报网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腾冲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当时的腾冲人民和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人华侨一起团结一心,浴血奋战,赢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ZZZ保山日报网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起了今年4月13日驾鹤西去,享年90岁的毕世铣先生。ZZZ保山日报网

  “野牯子来了!”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生于1934年,是家中长子。ZZZ保山日报网

  1942年5月初,日军占领腾冲前的一个夜里,在一片“野牯子来了”的叫喊声中,父母匆忙中拽着毕世铣和3个弟弟,点着马灯跑到了城外。“野牯子”意为“野人”,指入侵的日寇。多年后,“日寇”一词,毕老在称呼上都难改口。ZZZ保山日报网

  1942年8月,日军在县城贴出通告,允许在外的县民进城取生活用品,毕老和祖母回了一次城。城南门外已经立起两个碉堡,进城必须要向日本兵鞠躬,毕老没鞠躬,日寇的拳头就上来了。祖母赶紧按下毕老的头,向日本军官说,小孩子不懂事。这一拳头,砸醒了血性的腾冲人。ZZZ保山日报网

  1944年5月,毕老10岁,和家人在县城附近的山村里躲了两年。腾冲反攻战役打响,毕老和乡亲们站在城外山头上为中国军队助威,目睹了一场毁家纾难的腾冲收复战,包括自己城上的家,也在战火中化成一片废墟。ZZZ保山日报网

  后来,毕老入学,参工,1982年从统战部抽到来凤山公园当会计,1984年毕老调到国殇墓园参加修复工作。国殇墓园是逐步恢复的。修复过程中,由于抗日战争的很多亲历者都已去世,寻找资料成为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毕老回忆,他们找到当年参与修墓园老人和健在的抗战老兵,翻资料、找残碑,恢复匾额、碑文……当年阵亡将士的躯体大多难以辨认区分,只好集体焚化,再分装到骨灰罐里,最终,也仅找到3646个对应不上骨灰的士兵名字,这是现在国殇墓园小团坡小碑的数量。随着历史档案的不断丰富、充实,墓园建设得到不断完善,现在游客所看到的国殇墓园基本上是原貌修复。1988年,在国殇墓园第一期复修工程烈士纪念塔及其他一些附属工程照原样修复的基础上,国殇墓园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国殇墓园第一任馆长,毕老对国殇墓园的了解胜过常人,对每一块纪念碑都能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展馆中的每一张照片的意义和来源都讲得透彻,“这是中国最好的墓园之一”。ZZZ保山日报网

  1996年,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ZZZ保山日报网

  2005年,国殇墓园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免费对外开放。ZZZ保山日报网

  他用敬意记录岁月ZZZ保山日报网

  腾冲是一座感恩的城市。ZZZ保山日报网

  1944年9月12日腾冲收复,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倡议兴建陵园。工程于1944年冬动工,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落成。历史,不仅是王朝更替史,或战争不断的苦难史,还是令人扼腕又催人振奋的民族史。国殇墓园的建设者并没有将主题仅停留在讴歌将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上,而是将这种精神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ZZZ保山日报网

  1994年,中央四台国际频道拍摄了《中华大地上的二战标识——腾冲国殇墓园》,新闻媒体的报道让国殇墓园知名度大大提高。“从我当所长以来,人家打电话找我,我接待过的远征军和后代超过200人,所有的人到了国殇墓园之后都是痛哭的,非常感人。”最近几年来墓园参拜的烈士亲属越老越多,但远征军后裔能找到亲人墓碑的只占少数,“我退休前,3000多座碑,找到的不过百把个。”3000多墓碑中,2000多人没结过婚,来寻亲的人多数是烈士的兄弟姐妹。除了国内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逐年增多。毕老在任时就接待过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缅甸的观光者,包括叶佩高将军的儿子叶祖尧、女儿叶蕾蕾,美籍华人赵心静,台湾远征军后代钱小山等。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也接待过许多媒体。ZZZ保山日报网

  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制作历史纪录片《中国远征军》,毕老作为当地专家进行过介绍和解说,栏目组还对毕老做过专题采访。美国费城教育电视台来到腾冲拍摄,毕老带着拍摄组到飞凤山对尹升朝烈士的墓地进行详细拍摄。香港中文卫视拍摄《走读大中华》主要介绍国殇墓园,也把腾冲抗战带进去,主讲是毕老。上海电视台《眼界》来采访老兵,毕老带着他们采访了很多老兵,并且都是原来没有采访过的老兵……毕老不是一个老兵,但毕老相当于一个老兵,多年来与各种媒体的记者、作家、学者结下了真诚友谊,对老兵的帮助也是通过媒体记者实现的。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为宣传腾冲抗战和关爱老兵做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各项荣誉证书。2007年在对外宣传工作中被中共腾冲县委宣传部评选为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云南好人”荣誉称号,2019年毕老还被评为腾冲市道德模范先进。ZZZ保山日报网

  遍寻老兵ZZZ保山日报网

  “有陵嶷嶷,有塔雄雄。碣石鹓鹭,行列于中。”国殇墓园是我国最早建成、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当年9000多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民族大义舍生赴死,将短暂的生命熔铸成厚重的史书,这些长眠于地下的血肉之躯,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大国之魂。ZZZ保山日报网

  “主人家,给在家?”ZZZ保山日报网

  “你找那个?”ZZZ保山日报网

  “请问,许本珍家在那里?”ZZZ保山日报网

  “晓不得啊。”ZZZ保山日报网

  近20年,毕老在腾冲从未停止过找寻老兵的足迹。他理解老兵的心情,特别是2002年国殇墓园里老兵们第一次聚会的情景触动了他。“有的是激动了哭,痛哭流涕地哭,到小团坡去看小碑,去找他的战友,找到小碑后也是哭。”1996年毕老退休后,怀着感恩的心去寻找参与那场战争的远征军老兵,整理老兵资料,制作抗战老兵花名册,为前来寻祖的老兵后代搭起了一座桥,通向历史,通向真相。只要条件允许,毕老不会错过每一个寻访老兵的机会。ZZZ保山日报网

  2015年8月17日,毕老拜访老兵纳常昆。那年先生81岁,老兵91岁,毕老掏出随时携带的小本子仔细地记录着纳常昆入伍的时间、籍贯、番号、衔职等。他难忘童年时在城门口日军逼迫他鞠躬敬礼,更忘不了当年远征军把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压缩饼干悄悄送给他吃,“我亲眼瞄着,那个时候打日本人,老兵相当苦,穿的是草鞋单衣。”许多老兵的后人来到腾冲寻访一无所获时,都会找毕老帮忙。预备二师师长洪行将军的后人洪声在腾冲拜祭期间,除了在政协宾馆住了一个晚上,其余的时间分别住在当地两个特殊人物的家里,一个是农民作家段培东,一个是国殇墓园馆长毕世铣。ZZZ保山日报网

  每当有老兵去世,毕老都会去送他们最后一程,然后在花名册上画个圈。花名册上的圈越来越多,毕老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再多寻找几个老兵,还他们应有的那份尊严。2002年,腾冲老兵统计中有老兵151人,其中有49人来自省外,有9人来自本省外县,腾冲本县籍的老兵有93人,省外的老兵以四川、贵州、湖南最多,共33人。2007年,老兵剩下113人,2008年剩下74人,2012年剩下45人,2013年剩下38人,现在,活着的老兵屈指可数……ZZZ保山日报网

  坎坷的奔赴之旅,几乎耗尽了毕老后半生的全部心血。他说,疲惫的身体在告诉自己,要再快一点了。ZZZ保山日报网

  生如逆旅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除找寻老兵外,还孜孜不倦地伏案耕耘。ZZZ保山日报网

  2002年,毕老说服邻居老五爷熊维元向社会公开一组日军慰安妇照片,照片被中国新闻社采用播出。随后,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指认腾冲留芳像馆收存的那张站在窗前的就是自己。2003年11月,中国、朝鲜和日本3方面的有关组织人员陪着朴永心回到腾冲寻证,毕老促成和记述了这次非同寻常的寻证之旅。在《战争灾害与社会变迁——腾冲抗战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一书中,收录了毕老《慰安妇在腾冲的血泪史》这篇轰动世界的重要纪实文献。ZZZ保山日报网

  2007年开始,中共腾冲县委宣传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缅印战区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抗日将士名录,寻找战争亲历者,这一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作为执行编辑,毕老与马守昌先生耗费六年时间,将收集到的数千份滇缅抗战珍贵资料,优选出288篇进行精心编辑。2014年《寻找最后的远征军老兵》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计140万字,配图近500幅,“当战场搏杀的呐喊已经归于沉寂,当那些被历史黑暗遮掩的不屈身影渐渐远去,当我们迫不及待地扑向未来而疏于回望——因而遗憾地遗忘了那些本不该忘记的人和事,以及被鲜血浸透的土地的时候,我们迫切地需要民族记忆复活。”这是一本反映滇西抗战的珍贵史料。ZZZ保山日报网

  2015年后,毕老还把国殇园内的碑碣题词汇成书出版。ZZZ保山日报网

  毕老的身影,在乡村,在墓园,不绑富贵浮云,不绾宦海浮沉。ZZZ保山日报网

  腾冲学者刘硕勋先生以崔子玉座右铭与毕老共勉:……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收藏家段生馗先生说,腾冲的抗战文化最初要追溯到倾力修复国殇墓园的毕世铣先生,他一生勤勉致力于提供最多最真实的滇西抗战情况介绍,甚至以80高龄仍然给人们带路到分散在腾冲各处的抗战遗址,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毕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并引导出农民作家段培东、刘正龙、李根志等书写抗战文化的一大批后来者。ZZZ保山日报网

  若人生如逆旅,谁不是行云?ZZZ保山日报网

  惟寻着永恒生命者,能纵身化成一道甘泉,向大千世界洒去。ZZZ保山日报网

  谨以此文追忆滇西抗战史学家毕世铣先生。ZZZ保山日报网

  (本文图片均由李根志提供)ZZZ保山日报网

微信图片_20240909155211.jpg

  责编:刘自明ZZZ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ZZZ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