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李宣明: 一杯家乡茶 香气盈盈来(■我奋斗我幸福)

发布时间: 08-27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推介昌宁红茶。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与茶农参加 2024年“茶树王”开采仪式。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参加杭州茶博会。555保山日报网

  □ 祁 雪 李云涵555保山日报网

  ●我的家乡我建设。大学毕业后,李宣明回到家乡联席村当上了“农创客”。他向有经验的茶企学习技术,帮助乡亲们走生态化种茶道路,帮助茶农拓宽销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成为新农人。555保山日报网

  生于茶山 乐于茶事555保山日报网

  “我是和茶树一起长大的孩子,我热爱家乡的这抹茶香。”这是李宣明常说的话。555保山日报网

  今年31岁的李宣明是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观音寺村民小组村民。他从小与茶结缘,生于茶乡,长于茶乡,祖辈以茶为生。2012年,他走出大山,本着对茶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追求,他报考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茶学专业,在校期间接受了丰富知识的熏陶,学习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思想。毕业后,依托家乡丰富的茶资源,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家爱上家乡茶,让古茶飘香。555保山日报网

  在校期间,李宣明深知要发展家乡茶产业,学好专业知识非常重要,他也深知读书走出大山不易,不能白白浪费几年的大学光阴。因此,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并不断上网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他时常到相关茶企学习交流,到茶山见习实操。从那时起,就时常告诫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多学多做才是真。555保山日报网

  2015年毕业后,李宣明到位于临沧市的澜沧裕岭古茶园开发有限公司就职,主要负责鲜叶收购、茶叶加工及仓库管理。他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加之对这一领域的苦心钻研,慢慢地,李宣明得到了公司认可。555保山日报网

  “无论什么行业,成功的前提都是你对所做的事要有足够的热情、全面的了解以及足够的耐心。”李宣明说。2016年初,李宣明在临沧与朋友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创业初期,李宣明吃了不少苦头,但他的管理水平和茶叶技术都得到了提升,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和人生道理。555保山日报网

  2017年,本着对茶叶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牵挂,李宣明放弃了在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决定回到家乡申请创办了“昌宁轩茗古茶坊”,重新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555保山日报网

  情系家乡 带头致富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的家乡联席村本就是有名的古茶树村,这是他在茶产业发展上的信心所在。企业创办至今,李宣明依托联席村以及昌宁境内丰富的茶叶资源、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科技,始终坚持严把原材料加工关,自主研发产品,生产量一天天增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茶叶基地和单株古茶树,并且数量在逐年增加。555保山日报网

  从2021年至今,李宣明先后向农户承包古茶树十户,共计承包古茶树80余棵,帮助农户创收90余万元。其中,他承包认养的位于联席村团山村民小组的“云南省昌宁县栽培型普洱茶第1号古茶树”,据昌宁县开展的古茶树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是昌宁县已发现的最大的栽培型茶树,是当之无愧的千年茶乡“茶王树”。该树在云南茶叶专家梁名志主编的《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一书中被列为重点展示和保护的代表性植株,树高树围均名列前茅,是云南省屈指可数的大茶树。555保山日报网

  截至目前,李宣明自有及认养古茶树1000余株,拥有生态茶园200余亩,为古茶品饮、收藏提供了较大的研究价值。而李宣明亦被昌宁县命名为“昌宁红茶”的非遗传承人,并于今年开始申报市级传承人。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始终秉承“探秘每一座未被认知的古茶山头,让消费者喝到心目中最纯正的山头古树茶”的理念,坚持做匠心茶、良心茶和放心茶,产品远销国内外,年生产量6.5吨,其中野生红茶3吨,普洱茶(生)1吨,大叶种红茶1吨,白茶0.5吨,乌龙茶0.5吨,茶花0.5吨,销售额260余万元。555保山日报网

  2021年,因为精湛的制茶工艺,李宣明还以制茶“匠人”的身份登上央视;2022年8月,李宣明参加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云南省选拔赛获“优秀奖”;2023年度因表现优异,被昌宁县红茶产业发展协会评为昌宁县红茶产业发展协会优秀会员;在2023年度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年会斗茶大赛活动中荣获绿茶组优胜奖、白茶组一等奖、生普组金奖;在昌宁县2024年野生红茶斗茶大赛中两款茶叶分别获铜奖和第七名;2024年6月,李宣明被中共昌宁县委评为昌宁县“优秀共产党员”。555保山日报网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背后,离不开技艺的提升。一开始,村民采茶全凭感觉,采摘下来的茶叶形态各异,为了让村民能够提升种茶、采茶技术,李宣明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出了一套适合本地茶叶管理的技术,通过在当地推广培训,让茶农接受了自己的管理技术。除了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李宣明还积极收购本地茶叶,每年有400多户茶农向他交售鲜叶。据统计,轩茗古茶坊近3年来年收购茶叶鲜叶25吨,带动农户109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这7年来,李宣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茶农的积极性,帮助茶农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生活质量。555保山日报网

  因为对家乡这抹茶香的热爱和对茶事业的执着,李宣明不断向前,将茶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他认为,这就是他回报家乡的最好方式。555保山日报网

  坚守初心 合作共赢555保山日报网

  回望这些年来的创业路,李宣明感慨万千。他刚开始做茶企的时候,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很多茶山交通不便,别说车了,连摩托车都上不去。一个人单打独斗,人脉少,产品销售不出去,简直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在最难的时候,他感恩遇到了昌宁红茶茶叶发展协会,在协会的带领下,大家集思广益,凝聚力量,让昌宁红茶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555保山日报网

  2023年,在协会的组织带领下,李宣明参与了“昌茶进藏 重走茶马古道”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并与众多昌宁茶企共同参与西藏、成都、西安、沈阳等全国多地茶博会举办的“昌宁红茶专场推荐会”,倾力推介家乡古茶。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介绍,茶博会一般为期4天,主要由茶企租摊位,宣传推介茶文化和茶产品。昌宁红茶在推介过程中深受茶友的喜爱和好评,大家都说昌宁茶质量非常好,茶企非常团结,齐心协力推介宣传昌宁红茶。“这就是走出去、请进来,合作共赢的优势。我们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外推销我们的昌宁茶,让大家看到我们从种植到采摘直至加工为成品的生态工艺流程,向世界讲述昌宁茶的奇妙故事。”李宣明说。555保山日报网

  如今,李宣明的茶企里还特聘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师傅——陈宥霖教授。今年62岁的陈师傅来自台湾的“茶叶之乡”南投县,18岁时就跟随父辈做茶,一做就是19年。1999年,陈宥霖来到云南,因为懂茶、爱茶,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在良好生态环境中孕育出的云南茶叶。他带领着李宣明和当地茶农共同保护古茶树,完善茶农制茶技术,促进本地茶产业提质增收。555保山日报网

  李宣明的妻子还向陈宥霖教授的好友林淑丽老师学习包台湾粽子在本地销售,获得了很多好评。林淑丽老师是“巧丽坊”工作室的创始人,“巧丽坊”工作室本着让女红成为时尚的宗旨,致力于发扬传统女红文化,她的刺绣产品技艺精美,远销海外。林淑丽老师很喜欢昌宁珠街、耈街一带苗家人的刺绣产品,结合当下的审美对其进行设计和改进,帮助昌宁苗绣走出大山。555保山日报网

  在他们双方的合作中,体现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交融、同心发展、合作共赢的和谐景象。555保山日报网

  今年3月16日,“云南昌宁与台湾南投两岸茶叶协会友好座谈会”在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举行。云南昌宁和台湾南投两岸茶叶协会的负责人现场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这一举动如同一条跨越海峡的红线,将两岸的茶文化紧密相连。以此次交流为起点,云南昌宁与台湾南投将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555保山日报网

  每年暑假期间,李宣明都为家乡在读大学生提供实习实操机会。很多00后大学生受到李宣明创业成功的感染,纷纷表示要回乡创业,用自己所擅长和热爱的方式回报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为乡村振兴做贡献。555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39.jpg

  责编:刘自明555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555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