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中国咖啡第一村”背后的底气和自信

发布时间: 08-15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1976年,隆阳区潞江农场的芒丈队种下了第一株铁皮卡的咖啡苗,并沿着高黎贡山的方向延伸至老水井队;1982年前后,新寨村也开始种植铁皮卡,在这近50年的时光里,咖啡相继落户芒丈队和新寨村,成了高黎贡山脚下第一片种植铁皮卡咖啡的土地,为“中国咖啡第一村”奠定了基础。uuu保山日报网

  芒丈队和新寨村地处潞江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芒丈队2个自然村和新寨村4个自然村共558户2282人,超过90%的人家都种咖啡。20世纪80年代,咖啡的经济效益突显,芒丈队和老水井队的咖啡投产了,这时新寨村的村民们开始尝试种咖啡。“农场的芒丈队种咖啡历史更为悠久,我们新寨村这边都是1982年前后跟着种的。那会儿我们村上主要种谷子、麦子,还有的人家种甘蔗,后来发现咖啡的市场价非常好,但也只有极少数地跟着种,大概10多家吧。”新寨村的农户邵维山说道,“我那会儿18岁,我家就是其中一户咖农。我记得当时的咖啡非常值钱,一小捧咖啡豆就能换我们全家人一个星期的粮食了。”uuu保山日报网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咖啡随着市场经济下滑变得不值钱了,“我们大部分农户都翻了咖啡地,改种玉米。但我家没翻咖啡地,而是改种了卡蒂姆。”新寨村的邹云书老人说道。这个时期的潞江农场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都砍掉了咖啡树,改种热带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芒丈队得益于适宜的气候,铁皮卡咖啡树得以保留下来,同时从农场的生产技术科获得了卡蒂姆的种子,全队铺开种植和嫁接卡蒂姆咖啡。uuu保山日报网

  到了1996年前后,芒丈队的卡蒂姆咖啡投产,卡蒂姆因其耐寒抗旱、病虫害相对较少、产量稳定的多重优势深受新寨村咖农的青睐,一时间新寨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咖啡种植。“说实话,2000年的时候,我们还是更愿意种卡蒂姆。”新寨村的咖农段志姚说道,“1株卡蒂姆的产量等于3株铁皮卡,那会儿也不分什么精品咖啡,所以卡蒂姆和铁皮卡一个价。”uuu保山日报网

  “芒丈队和新寨村适合种植咖啡的面积共有1.36万亩。”2009年,时任新寨村监委会主任的邵维山亲自测量了这个数据。“那会儿我家种了50多亩咖啡,放眼望去,整个新寨村和芒丈队基本全是咖啡树。”此时,万亩咖啡产业园已初具雏形,但是保山小粒咖啡的发展又遇到了瓶颈。2014年前后,咖啡的市场价几乎跌到了谷底,“咖啡豆才卖3至4元一市斤。”芒丈队和新寨村的咖农们苦笑着回忆。然而幸运的是,新寨村这次没有大面积翻种咖啡土地,而是和芒丈队一起在咖啡地里套种其他热带经济作物,只有低海拔地区才重新开垦种上了蔬菜。uuu保山日报网

  保山小粒咖啡发展至今,成了著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成了保山的金色名片。芒丈队和新寨村紧密相连,从六曼路驾车出游,便能看到大家熟悉的“中国咖啡第一村”招牌,然而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芒丈队和新寨村之间还有一条“彩虹路”,全长800米左右,是一条非常不错的健步走小路,一端是芒丈队的精品咖啡种植园,一端便是新寨村的网红咖啡馆——Summer咖啡馆。uuu保山日报网

  走在这条“彩虹路”上,全程能看到满山的咖啡树,还能看到农户们套种的坚果树,夏秋时节能看到玉米,冬春季节能看到挂着果的野生木瓜,别有一番风味。uuu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万亩咖啡产业园年产量4000吨以上,产值1.2亿元。经过芒丈队和新寨村几代咖农的坚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守住了“中国咖啡第一村”背后的底气和自信,成为“寻一抹咖香”的重要目的地,也让保山小粒咖啡走出了深山、走向了世界。uuu保山日报网

  胡东湦uuu保山日报网

18.jpguuu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27.jpg

  责编:刘自明uuu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uuu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