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求变创新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发布时间: 07-18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9567-14.JPGUUU保山日报网

   思想决定出路,思维决定成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敢于跳出传统思维定式,以创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近年来,昌宁县以问题为导向、以举措为指向、以效果为靶向,创新提出“三问”“三转”“六个精准”的实践路径,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走向富民兴村之路。UUU保山日报网

  以“三问”践行为民宗旨UUU保山日报网

  乡村振兴能不能多点开花、整体推进,关键在于群众支不支持、满不满意,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UUU保山日报网

  昌宁县通过“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带领群众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干什么,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落实。漭水镇明德村针对群众提出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建议,及时协调县民生种业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发动群众规模种植,实现每亩增收1000余元。UUU保山日报网

  就如何想办法、找路子推进乡村振兴,昌宁县做到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确保措施出台接地气、推动工作有实效。更戛乡针对法治基础薄弱、治安问题突出等治理难题,通过“院坝协商”充分问计于民,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智慧治理体系,总警情下降34%。UUU保山日报网

  昌宁县坚持把群众认不认可、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标准,多听群众声音,及时校正方向。珠街乡岔河村针对烤烟种植存在增收“空档期”的问题,采取“烟后务工+烟后发展特色农业”方式补齐群众收入短板,组织群众利用烤烟农闲期务工,实现收入480万元。同时带领群众烟后轮作种植贡菜、红花等特色产业,实现收入680余万元。UUU保山日报网

  以“三转”破解堵点难题UUU保山日报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继承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又要转变脱贫攻坚的惯性思维、工作方式和方法路径,分清什么事该政府干、什么事该群众干,政府不能搞大包大揽、代替包办,应着力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投入渠道单一等问题。UUU保山日报网

  针对“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昌宁县制发了7条措施压实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责任,引导群众跟着干、一起干,把“要我干”转变为“一起干”。大田坝镇湾岗村以“党组织号召、党员带头、群众出力、乡贤捐资”的党群共建模式,推动村容村貌由“脏、乱、差”变成“美、亮、新”。UUU保山日报网

  针对“有心干事、没钱办事”的问题,昌宁县采取社会捐款筹一点、企业主体投一点、投工投劳解决一点、以奖代补给一点的方式筹措乡村振兴建设资金,把“政府投”转变为“共同投”。卡斯镇龙洞村党总支在没有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采取“班子成员个人垫资+集体经济出资”方式筹资,建成青贮饲料加工厂,打通“种苗繁育+青贮饲料种植加工+肉牛养殖+订单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00万元。UUU保山日报网

  针对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特色亮点不显的问题,昌宁县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单点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把“规模拓展”转变为“内涵提升”。柯街镇组织12个村党总支抱团领办专业合作社,打造集温泉康养、餐饮住宿、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温泉颐养中心,带动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UUU保山日报网

  以“六个精准”推动全面振兴UUU保山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养成精准思维习惯,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UUU保山日报网

  昌宁县树牢和运用好精准理念、系统思维,立足各乡镇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通过精准规划定位、精准项目谋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实施、精准人才支持、精准考核评估,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田园镇四角田社区把资金项目投向野生菌产业,建设4条野生菌加工生产线,实现年产值约1500万元,带动菌农户均增收2.4万元。勐统镇依托竹资源优势,把竹产业打造成千亩育苗、万亩种植、户均万元增收的“千万万”产业。卡斯镇邑林村投入150万元建设“粮菜轮作”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万元,收益率达20%。翁堵镇依托本土龙头企业,实施“村企共建”分红机制,按不低于村级投入资金的10%进行保底分红,精准保障55户低收入群体收益。UUU保山日报网

  乡村展新貌,振兴正当时。如今,阔步走在昌宁县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正次第展开。本报记者 宁 玲 通讯员 吴春兰UUU保山日报网

微信图片_20240627095711.jpg

  责编:刘自明UUU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UUU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