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农耕探文明》:如何将荒山变为农耕文明奇观?

发布时间: 2024-05-13 17:14:19

来源: 央视一套  阅读:

  iii保山日报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iii保山日报网

  哀牢山南段iii保山日报网

  1300多年前iii保山日报网

  哈尼族先民从青藏高原迁徙至此iii保山日报网

  与生活在这里的其他少数民族一起iii保山日报网

  用双手和铁犁iii保山日报网

  在从山脚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坡上iii保山日报网

  将险峻的荒山野岭iii保山日报网

  打造成美丽和谐的绿色家园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哈尼族人一般选择iii保山日报网

  将梯田开垦在山顶有茂密树林的山坡上iii保山日报网

  哈尼梯田最高垂直跨度约1500米iii保山日报网

  坡度最高达75度iii保山日报网

  最小田块仅1平方米iii保山日报网

  层层叠叠的梯田顺着陡峭山势逐级而上iii保山日报网

  最多达3700层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森林、村寨、梯田垂直布局iii保山日报网

  再以水系贯穿iii保山日报网

  这种水资源利用方式iii保山日报网

  被称为“四素同构”循环系统iii保山日报网

  在这套系统中iii保山日报网

  水流是“血液”,沟渠是“血管”iii保山日报网

  缺少了输水iii保山日报网

  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转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每当遇到堵塞严重iii保山日报网

  就会有村民伸出援手iii保山日报网

  在这个浑然一体的iii保山日报网

  循环生态系统中iii保山日报网

  大家的利益和责任iii保山日报网

  紧紧地绑定在一起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海拔1860米的宝华镇iii保山日报网

  1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iii保山日报网

  分布着6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iii保山日报网

  这里世代生活着哈尼族和彝族iii保山日报网

  彝族老人普贤明正在打扫自家的牛棚iii保山日报网

  这个闲置近半年的牛棚iii保山日报网

  今天将迎来它的主人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几年前iii保山日报网

  普贤明与邻村一户哈尼族家庭iii保山日报网

  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头耕牛iii保山日报网

  两家商定,根据前一家的收获iii保山日报网

  与后一家的耕种为限iii保山日报网

  按农时轮转,每家照顾半年iii保山日报网

  这种因共享耕牛而结成的搭档iii保山日报网

  在当地被称为“牛亲家”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兄弟民族间的团结互助iii保山日报网

  不仅共同创造出古老而璀璨的iii保山日报网

  山地农业文明iii保山日报网

  也让这种节约利用资源的智慧iii保山日报网

  代代相传,延续至今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不同民族间的通力合作iii保山日报网

  也深刻改变了哀牢山区的地貌iii保山日报网

  哈尼梯田分布在哀牢山南段iii保山日报网

  河谷深切地带iii保山日报网

  垂直跨度1500米的区间内iii保山日报网

  层层梯田拾级而上,错落有致iii保山日报网

  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调色板iii保山日报网

  其中孕育着一个古老的物种iii保山日报网

  梯田红米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十几年来,苏正亮和团队成员iii保山日报网

  先后选育出iii保山日报网

  “红稻” “红优”系列红米品种iii保山日报网

  不仅保留着红米原有丰富的营养iii保山日报网

  还改善了口感,提高了产量iii保山日报网

  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iii保山日报网

  古老的红米在千年梯田上iii保山日报网

  焕发出勃勃生机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8月末iii保山日报网

  梯田里稻谷泛起了杨梅色iii保山日报网

  刚完成灌浆的稻穗iii保山日报网

  压弯了稻秸iii保山日报网

  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iii保山日报网

  这里的哈尼族人iii保山日报网

  即将迎来传统的新米节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天刚蒙蒙亮iii保山日报网

  张牛四便来到自家稻田iii保山日报网

  经过仔细挑选iii保山日报网

  她割下九根稻穗iii保山日报网

  将要成熟的新米穗长粒大iii保山日报网

  透着丰收的喜庆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采回的稻穗,搓下稻粒iii保山日报网

  经中火烘焙,爆成米花iii保山日报网

  然后与陈米一起蒸煮iii保山日报网

  在氤氲的香气中iii保山日报网

  新米和陈米完成了新老交替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谷船,底部浅平iii保山日报网

  可以减轻阻力iii保山日报网

  方便在狭窄、泥泞的稻田中拖行iii保山日报网

  而两侧的挡板iii保山日报网

  可以防止打谷子时稻谷飞溅iii保山日报网

  延续千年的收获方式iii保山日报网

  凝聚着哈尼族人的智慧iii保山日报网

  也是他们在山地耕作iii保山日报网

  适应自然的最佳例证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箐口村收割刚刚开始iii保山日报网

  比它海拔低300米左右的洞浦村iii保山日报网

  稻谷晾晒已近尾声iii保山日报网

  作为哈尼古歌非遗传承人iii保山日报网

  劳作间隙,李有亮总会唱上几句iii保山日报网

  这也是对抗遗忘的重要手段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哈尼族人的农耕生活iii保山日报网

  在四季轮回中延续了千百年iii保山日报网

  言传身教的知识传承iii保山日报网

  也进行了千百年iii保山日报网

  成为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iii保山日报网

  古朴苍远的歌声iii保山日报网

  承载着哈尼族的智慧与文化iii保山日报网

  完整再现了哈尼族的iii保山日报网

  生产生活和文明变迁历程iii保山日报网

iii保山日报网

  5月13日起 周一到周五iii保山日报网

  CCTV-1 18:20档iii保山日报网

  《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iii保山日报网

  让我们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iii保山日报网

  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iii保山日报网

责编:蒋建国iii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iii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