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农民街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在保山,星期天赶农民街是许多人的美好记忆。
据了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每逢星期天,保山城里人都有赶街的习惯,仁寿门街卖柴火木炭,通商巷和二府街卖“二手货”(俗称渣筋街),上下巷街(衙门街)卖花,太保路(原五小门口)卖日杂山货和回民食品。九十年代中后期,当地政府按照“划行归市、以市兴业、搞活流通”的总体部署,相继规划建设了南苑菜市场、新华商场、下水河商场、上水河花鸟市场、青年电影院商场、明强商场、二级批发市场等专业商场,“以路为市”的街区消失了,美了城市,方便了群众。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政府又在原北关街划出一块“丁”字型区域,搭建了简易的铁皮房屋,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以卖二手旧物为主的市场,并且有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农民街。一部分失地农民转身变为小商贩,在农民街经营旧摩托车、单车、钢筋、机器配件、旧镰刀斧头、生产和生活用品配件等。
在保山,星期天赶农民街,约定俗成,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农民街汇聚了日杂百货、花鸟鱼虫、鸡鸭猫狗、奇石字画、老物件、珠宝玉石、特色小吃、瓜果蔬菜等摊主。尤其是农民种庄稼的农具和种子,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2008年,原北关街农民街卖保山南红玛瑙、家传的翡翠、黄龙玉等奇异珠宝的商户越来越多,农民街慢慢地火出了圈,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淘宝的人,成为滇西最负盛名的跳蚤市场。在这里,每一位淘宝人总能淘到自己心仪的传家宝,找到自己的小幸福。
2015年,原北关街农民街的铁皮简易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崭新的联排别墅和商铺,修建了一个写着“农民街”(2018年改为永昌美食文化城)的牌坊。农民街的商户转移到了保山义乌小商品批发商场,生意一样红红火火。后来,农民街又再转移到北辰兰苑商场内。2022年,农民街终于在正阳北路西侧安营扎寨,项目名为保山北城新型农民街综合集贸市场。
时间在变、地点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农民街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息,铭刻在保山人骨子里的赶农民街的浓浓乡愁,还有农民街上那一碗馋人的下村甜子拌火烧肉豆粉。
你看,星期天,农民街一样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形形色色的赶街人,走路的,坐马车的,骑自行车的,开摩托车、小汽车、三轮车的,挑担子的,提着桶的,背背篓的,拉小四轮车的,闲逛的,看热闹的,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你听,小摊小贩此起彼伏地卖力吆喝叫卖着,“卖西瓜了,卖西瓜了,包红包甜包新鲜。”“卖老鼠药了,卖老鼠药了,毒不死老鼠不要钱。”“卖枇杷了,卖枇杷了,便宜卖了十块钱三斤。”“卖柱棍糖,卖柱棍糖,又甜又脆的柱棍糖。”“卖黄瓜,卖黄瓜,我家的黄瓜顶着花带着刺,吃起来脆生生滴。”
你去,农民街卖肉卖菜、卖狗卖猫、卖鸡卖鸭、卖花鸟虫鱼、卖草药药酒、卖鸽子卖兔子、卖火烧肉卖卤猪大肠、卖古玩异石、卖字画老物件、卖玛瑙卖珍珠、卖蚕豆卖豌豆、卖咸淡卖酸辣,货品齐全,物美价廉,卖的不是商品,卖的是人间烟火、是乡愁。
农民街,香可闻,鲜可见,心可交,柴米油盐,皆为美好。
星期天,没有一个人会空着手走出保山农民街。□ 陈永军
责编:刘自明
责编: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