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万德美:痴守傣文翻译四十年(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 2024-03-18 08:34:17

来源:保山日报   

 444保山日报网

  □ 张映瑚444保山日报网

  2013年11月23日,昌宁县民间文学傣族史诗《神蜘蛛》被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家住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大城村委会小新寨村民小组的万德美是省级传承人。444保山日报网

  万德美1961年出生在傣族村寨,从小跟父亲万国清学习傣语,学龄前就会用傣语讲《神蜘蛛》等50多个傣族民间故事。444保山日报网

  在缺医少药的七十年代,一场小儿麻痹让万德美瘸了一条腿。自此,人们记住的便是她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样子,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懵懂的少女时代开始,父亲抑扬顿挫吟诵的那一段段古傣文经卷,仿佛魔力般住进了她幼小的灵魂。在父亲的熏陶下,她对古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了傣文的学习,几年下来,不管什么版本的古傣文,万德美拿到手里都能读会写。444保山日报网

  因病致残的她,只念完了初中,为了养活自己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古傣文,自强的她通过一番思考后,先在寨子里的录像放映场卖瓜子,后来攒了点钱便办了小卖铺,日子就这样边开小卖铺边在学傣文中过了起来。虽然生活过得很艰苦,但她一直坚持学习,只要有机会都去参加市、县的少数民族文化培训班。1984年,她到保山民族干部学校参加新傣族培训班学习;1985年到云南民族大学进修《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发展史》半年,结束后到县文化馆当临时工,从事傣文翻译整理工作。其作品《宝扇》被编排成大型舞蹈史诗。1987年回乡后,在劳动之余与父亲万国清继续学习老傣文,在老人的精心指教下开始系统地翻译、整理傣族民间故事、传说、神话、民俗等古籍。444保山日报网

444保山日报网

  27岁那年,万德美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女儿还不满周岁丈夫便离她而去。从此,她独自一人艰难地撑起这个家,日子过得更艰辛起来,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古傣文的喜欢。万德美说:“我从文化馆回来以后,那个阶段相当困难了,娃娃又小,我白天做点小生意,晚上有点时间我就翻译,读我们傣文,看这些故事。”444保山日报网

  在父亲的鼓励下,她跟随父亲学习了40多年的老傣文,能读懂并翻译包括《神蜘蛛》在内的386部明清时期的珍贵傣文孤本,是昌宁县唯一能读懂老傣文的传承人。同时,她走遍了昌宁境内的湾甸、卡斯等傣族居住地,收集部分遗失的《神蜘蛛》傣文孤本,并到施甸境内“邓子龙的五关”进行考察,以便更加准确地翻译《神蜘蛛》孤本。几十年来,她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对傣族史诗《神蜘蛛》的翻译抢救和保护工作。另外,她积极地收徒传艺,并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对推动昌宁傣族文化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444保山日报网

  平凡的她六十年如一日翻译着、传承着古傣文,不管生活如何困苦,我们总能看到她脸上那阳光、自信的笑容,因为这是她找到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444保山日报网

  她的一生中共译著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史诗等古籍500余部、900多万字。主要有:民间神话传说《神蜘蛛》《蜘蛛王》《白虎》《莽箭》《宝扇》《独角牛》《白象红牙》《卖藤篾的王子》《三只鹦鹉变宰冒》《千牛屎阿銮》《象萌》《大牛》等,其作品被收录入《昌宁民间故事》(一)、(二)集,在本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1年出版了其翻译的傣族民间故事集《蜘蛛王》,先后荣获第三届保山市文学艺术政府奖文学类二等奖和昌宁县首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一等奖;傣族史诗《神蜘蛛》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014年,万德美被命名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4保山日报网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当地傣族“汉化”倾向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凋零,在湾甸傣语、傣文和傣族文化曾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万德美察觉到以后,她除了翻译古傣文,还在寨子里的大榕树下开启了傣族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农忙空闲时义务教寨子里的傣族孩子学习傣文。她说:“我今年已经63岁了,我觉得这些傣族文化很好,只要我能动得了,能够教就尽量教,能够译也尽量译下去,我想通过努力留给后人点东西,我也就高兴了。”444保山日报网

444保山日报网

  为传承和发展好民族文化,让民族特色文化扎根校园,2012年湾甸乡的中学、小学在教学中开始陆续加入傣族文化课程,每个学期都会安排20个学时以上的傣文传承学习。不管是“非遗进校园”的课堂上,还是每年的昌宁县傣学研究会上的集中培训,万德美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所知奉献在传承傣乡文化根脉的“课堂”之中。444保山日报网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以万德美为首的一众傣乡文化人才积极开展傣族文化推广,目前湾甸乡能够熟练掌握傣族语言文字的人已上百人,并形成了以傣族语言文字为中心,辐射带动傣族舞蹈、傣味餐饮、傣族服饰、傣族民宿等一批傣族特色文旅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振兴格局,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共同发展,让傣乡文化的“星星之火”点燃昌宁乡村振兴的“熊熊火焰”!444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3.jpg
444保山日报网

森林.jpg444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444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444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