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平达傈僳族的“麻姑”(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 2024-01-22 11:15:35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rrr保山日报网

rrr保山日报网

rrr保山日报网

  本刊特约撰稿人 徐静rrr保山日报网

  冬日暖阳下,在大山深处的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一把伞村民小组见到傈僳族大叔余宗富时,他和妻子正坐在自家背后的一株大核桃树下吹弹乐器。约摸四岁多的小孙子在一旁草地上玩耍,余宗富唱道:“啵啵,啊哩乐哩啵啵……”rrr保山日报网

  小孙子玩累了,便过来缠着余宗富问,“阿公,这个是什么?”余宗富拿着一片“竹片”告诉孩子:“这个是‘麻姑’,我们傈僳族打歌用的!”rrr保山日报网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平达乡傈僳族主要分布在安乐村、黄连河村、河尾社区3个村(社区)的10个村民小组。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俗,传承着原生态的傈僳族文化。“萨片麻姑”就是傈僳族发展历史上一项不可或缺的文化见证,悠扬美妙的萨片麻姑弦音从远古飘扬至今。rrr保山日报网

  余宗富的父亲曾是黄连河一带著名的傈僳族乐师,不仅会制作三弦、葫芦丝等民间乐器,而且还能熟练演奏。余宗富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加之悟性高,就逐渐学会了多种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技巧,“麻姑”便是其中一种。rrr保山日报网

  “‘麻姑’是我们傈僳语的叫法,意为口弦,是我们的一种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麻姑’主要用荆竹片做成,用一片荆竹片做成的口弦叫‘一帕麻姑’,用三片荆竹片做成的口弦叫‘萨片麻姑’。”余宗富从兜里掏出两幅不同的竹片告诉我们。rrr保山日报网

  翻阅《龙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得知:由于演奏方式不同,“麻姑”又分为拉弦和弹弦两种。无论是单片或是三片,无论是拉弦或是弹弦,它的做法基本相同,材料要选用老荆竹,要求竹子笔直向阳,削成长8厘米、宽0.5厘米、厚0.2厘米的竹片,将竹片最中间留出0.2厘米宽的簧片,两边做同样宽度的镂空处理。rrr保山日报网

  “一帕麻姑”的右端拴一根细线,只能拉奏。“萨片麻姑”做成三片簧片,由于厚薄不同,声音高低也就不同,并排起来就成了和弦。它的右端留出三个细小的尖端,作为弹奏的键。rrr保山日报网

  “演奏时,要用左手将口弦捏紧放在嘴边,右手拉动细线或拨动键,你们听,簧片已经发出声音。”余宗富向我们展示着弹奏方法,“我们主要通过嘴唇的张合和舌头位置的变化控制音高。”rrr保山日报网

  我们屏息静听,悦耳动听的曲调在这静谧的大山深处格外令人陶醉,心情也随之变得很平静、很平和。rrr保山日报网

  据悉,有经验的演奏者还会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合着傈僳族的打歌调《蔑葛调》,一唱一和,三弦伴奏琴瑟和鸣,浑然天成。演奏完后,将萨片麻姑装进自制的小竹简里,携带极为方便。rrr保山日报网

  傈僳族打歌时,多数弹三弦、吹葫芦丝、吹树叶、弹一片麻姑伴奏,很少用萨片麻姑,因为它制作技术要求高,不易掌握。rrr保山日报网

  目前,72岁的余宗富已成为傈僳族萨片麻姑制作演奏的代表性传承人,他把这门技艺传给了妻子、儿子和同村的余炳洪,尽己所能地保护并传承傈僳族的这项民间乐器。rrr保山日报网

  在一旁的小孙子也饶有兴趣地学着爷爷的样子,左手拿着一片麻姑放在嘴边吹,右手拉动细线,想要弄出声音来却又弄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rrr保山日报网

  “别急,你还小,慢慢来。阿公说给你,叮当咚当——叮当咚当——有节奏呢!阿公一点一点地慢慢教你,你能学会的。”余宗富用充满慈爱的语气说道。乐声响起,就像这方蓝天绿树,生态、清新,令人心旷神怡。rrr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rrr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rrr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