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办起合作社“抱团” 闯市场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发挥村“两委”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汇聚农业专家、政协委员等力量,成立了中山中振综合服务农民合作社,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中山村是坐落在怒江东岸群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农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自中山中振综合服务农民合作社成立后,村“两委”通过“四议两公开”,把中山村老村委会场地租给合作社,建起了大棚加工车间、仓储房与办公用房、百货店、茶叶晾晒车间,并配置了粉碎搅拌一体机、揉茶机和2座炒茶灶。“自10月以来,我们合作社每天生产饲料1.5吨至2吨,主要销售给村里的养殖大户,实现收入2000元至3000元。”负责合作社饲料生产和农资销售工作的段兴国说。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生产的饲料比一般零售市场每吨要便宜370多元。由此当年就有117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入股资金达11.5万元。
社员罗绍林今年共养殖猪30余头,每年需要6吨饲料。合作社成立之前,他要到距村13公里之外的姚关镇购买饲料。如今,合作社的贴心服务不仅为他节省了购买饲料的时间,每年还能节省2250元购买饲料费用。“忙的时候还可请合作社送货到家,非常方便。如今,我加入了合作社,并入了股。”罗绍林笑着说。
2022年7月至今,合作社共销售饲料63吨、玉米116吨、化肥10吨、豌豆种2吨,实现毛利润83万余元、纯利润2.6万余元。按照合作社章程,所得利润20%作为公积金、20%作为公益金,剩余60%按股分红。
“今年9月,中山村进行了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扣除公益金和公积金后,每股分红40元。可观的分红收入吸收了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137户,占全村总户数70%。”中山村党总支书记常俊说。
今年10月,在县政协的支持下,中山村成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并注入5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以100股参股到合作社运营中。依托专家力量,中山村合作社还举办了茶园管理、制茶、冻精改良、肉牛养殖等种养殖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家庭拥有一名技能人才。
“将固定资产出租给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8万元。5万元经费参股合作社,预计明年年底村集体经济将再增收6000元。下一步,合作社还要建设1个冻精改良点,加强肉牛养殖品种改良。培养1至2名制茶师,将现有1000余亩茶园利用起来。”常俊信心满满。杨丽娟 赵海乐 李朝震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