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县聚焦“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布时间: 2023-11-21 09:28:42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昌宁县聚焦“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TTT保山日报网

  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广TTT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赵 剑 通讯员 刘子安 杨 波TTT保山日报网

9375-11.jpgTTT保山日报网

  坐落在滇西高原澜沧江畔的昌宁县,生态优美、资源富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素有“千年茶乡”的美誉。近年来,昌宁县聚焦“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强农、质量兴农、品牌富农的发展思路,巩固好茶叶、粮食、畜牧、核桃、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发展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群众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TTT保山日报网

  古茶树下笑声朗TTT保山日报网

  上山上水出好茶。昌宁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素有“沧江茶源”的美誉。这里是全国首批4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也是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目前,昌宁茶园面积达31.5万亩,茶叶是昌宁人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TTT保山日报网

  俗话说:云雾山中出好茶。地处温凉地区的漭水镇黄家寨,茶农杨春彦一边欣赏着宜人的秋色,一边采摘秋茶。“我们地方茶叶品质好,采用传统工艺,纯手工进行揉制,茶叶汤色正、香气足、口感好,消费者非常喜欢。”杨春彦说:“通过近年来市场化的发展,家庭小作坊经济成为黄家寨古树茶加工的主要模式,我们的古树茶被外地客商源源不断带出去,我们茶农的收益大幅提高。”TTT保山日报网

  在黄家寨古茶公园旁的皇古茶厂内,茶厂负责人于雪岚在茶桌前品鉴自家的新茶。“为了传承好黄家寨历代做茶人的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我创办了皇古茶厂。”于雪岚一边品茶一边说:“近年来,漭水镇大力发展茶文化产业,深入挖掘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黄家寨从传统产茶区转变为旅游景区。我也不断与时俱进,在茶厂开起农家乐,我的茶厂成为人们旅游休闲、体验茶文化和品尝特色美食的地方。”TTT保山日报网

  古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增强了茶业发展的信心。2023年黄家寨小作坊的经济流量达1200万元以上,促进古树茶原料销售价格增长20%以上,户均增收0.7万元以上,带动60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57家茶企直接带动自然村及周边群众务工500余人,实现年人均务工增收1万元以上。TTT保山日报网

  今年6月,昌宁成立了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以协会为引擎,带领全县茶企团结一心,发挥拳头效验,将“昌宁红茶”品牌做大做强,助推群众增收。TTT保山日报网

  在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昌宁几家制茶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昌宁未来茶叶产业发展之路。TTT保山日报网

  “我们要把农旅、茶旅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新的模式和方式,让昌宁的茶叶走出云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喝到昌宁的茶。同时,也让更多外面户和客商能到昌宁来,真真正正地去了解和体会什么是‘千年茶乡’。”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李忠文说。TTT保山日报网

  今年9月,为进一步繁荣茶经济、振兴茶产业,擦亮“昌宁红茶”金字招牌,昌宁县开展了“昌茶进藏·重走茶马古道”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期间,昌宁红茶产业协会与西藏茶文化协会签订了3000吨昌宁红茶订单,与西藏智慧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增强了昌宁茶企发展的信心。TTT保山日报网

  茶叶是昌宁一张亮丽的名片,是昌宁人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历年来,昌宁县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在古茶树保护、高优生态茶园打造、茶文化培育、对外宣传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昌宁红茶”品牌日益响亮,经济效益日益凸显。TTT保山日报网

  2023年,全县13个乡镇均涉茶、种茶,茶园面积达31.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6万亩,古茶树面积4.9万亩,采摘面积30.5万亩,无性良种面积12.1万亩。经认证的绿色食品茶园0.58万亩,有机茶园4.09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2.98万亩。TTT保山日报网

  2023年上半年,全县共生产干茶1305.2万公斤,产值7.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81.8万元;共销售干毛茶992.25万公斤,产值5.66亿元;生产精制茶663.3万公斤,产值8.65亿元。广大群众依靠茶叶,过上了幸福生活;“千年茶乡”因为茶叶声名远扬。TTT保山日报网

  枯柯河畔果蔬香TTT保山日报网

  霜降节令前后,昌宁县大多数乡镇秋收已接近尾声,收获的粮食已颗粒归仓,但在枯柯河畔的湾甸坝,随处可见群众冬早蔬菜和反季水果种植、采收、销售的忙碌身影。TTT保山日报网

  湾甸常年无霜,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宜种植冬早蔬菜、热带优质林果等经济作物。湾甸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冬早蔬菜和反季水果种植。这两天,在农户万子龙的西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管理西瓜,异常繁忙。TTT保山日报网

  万子龙介绍,今年,种植基地已流转土地580亩,主要种植西瓜、哈密瓜、羊角蜜等特色水果。其中,西瓜已经大量上市,均价在每吨4400元,产量达到200余吨;哈密瓜、羊角蜜等水果预计12月中旬上市。TTT保山日报网

  西瓜、哈密瓜等水果的种植、管理、采摘、运输都需要大量人工投入,基地长期带动周边18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增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我从翁堵到湾甸帮忙管理西瓜,活不重,收入也比较可观。”零工祁尙梅一边忙着采摘西瓜一边介绍。TTT保山日报网

  “我家种了3亩长绿4号苦瓜,采摘期约为45天,亩产预计达5000公斤,现在的价格每斤2元。采摘了以后,收购商直接到地头拉走,不愁销路。”湾甸乡下甸村芒胆村村民杨泽明开始销售今年秋季的第一批苦瓜。TTT保山日报网

  在离杨泽明家苦瓜基地不远的千叶果蔬有限公司,蔬菜冷库里人头攒动,工人正在对刚刚收购回来的苦瓜等各种蔬菜进行分拣、包装、冷藏、装运……一派繁忙的景象。TTT保山日报网

  “我们收购的苦瓜等蔬菜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全国各大城市,截至目前,公司累计销售苦瓜和豆类等蔬菜8000余吨,其中苦瓜2000吨左右。”千叶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明友介绍。TTT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湾甸乡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在果蔬规模农业产业培育打造上着力,形成了“冬季蔬菜、春季西瓜、夏季粮食、秋季水果”的乡村特色农业格局。TTT保山日报网

  2023年,湾甸乡种植西瓜等水果2.5万亩,总产值超1.5亿元;计划种植冬早蔬菜4万亩,总产值预计超3.6亿元。TTT保山日报网

  在枯柯河畔,湾甸乡发展果蔬产业助农增收只是昌宁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群众增收成功的例子之一。近年来,昌宁县立足国家商务部“南菜北运”试点区域的优势,紧盯“菜篮子”产品,以柯街、卡斯、湾甸等乡镇为重点,优化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规范种植标准,搭建可追溯体系,打造绿色安全的“昌宁四季豆”等地理标志产品,建设集加工、储藏、包装、交易、分流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中心,蔬菜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7.5万亩,产量预计达25万吨,产值达8亿元。TTT保山日报网

  在巩固发展好茶叶、果蔬的同时,昌宁县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高质量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好核桃、畜牧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甘蔗、蚕桑等产业,努力将资源禀赋转变为富民强县的优势农业产业,以茶叶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不断升级,品牌效应逐渐扩大,优势更加突出。TTT保山日报网

  2023年,昌宁预计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103亿元,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0元。昌宁农业发展的势头更足,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TTT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TTT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