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腊勐:“五抓五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3-04-28 16:12:56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3.jpgWWW保山日报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龙陵县腊勐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以“五抓五治”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WWW保山日报网

  抓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有序治”。腊勐镇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实施村民小组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挑大梁。构建“村(社区)党总支—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体系,指定党性强、有能力的党员担任网格长,推动乡村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创新推行网格员“3个三”工作法,发挥“哨点”和“探头”作用,做好村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公共服务代办等工作,实现“大事全网推动、小事格内解决、问题就地消除”。2022年,全镇实现无命案、无电诈案、无毒品案,刑事案件、矛盾纠纷、信访人数大幅下降的“三无三降”目标,被评为保山市“平安乡镇”。WWW保山日报网

  抓普法强基,实现乡村“有招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腊勐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市县委部署要求,按照“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的工作思路,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个十百千”行动,即明确一个目标、组建十支普法宣传队、开展百场专题宣讲、培训千名法律明白人。紧紧围绕“四无三降”(无命案乡镇、无毒乡镇、无邪教乡镇、无电诈乡镇,信访和矛盾纠纷下降、交通事故下降、刑事案发率大幅下降)的目标,聚焦重点人群,深入开展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目前,全镇共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3600余份,微信公众号推送普法信息60余条,张贴宣传海报72张、悬挂宣传标语22条,LED大屏、电子显示屏标语50余条,开展法治宣讲120余场次,实现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100%。WWW保山日报网

  抓机制运行,实现乡村“有章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几年来,腊勐镇在积极探索“枫桥经验”的腊勐本地化实践中,总结推行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该项机制已经在全县、全市进行推广,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为群众服务的,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腊勐镇将进一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在实践中完善机制运行,使这一机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主要做法是对发生在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按照村民小组、村(社区)、镇三级划分,每一级对辖区内出现的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调解三次,经调解不能达成一致的,交上一级调解,实现了“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自2016年率先探索推行该机制以来,已累计处理矛盾纠纷358件,调处成功率高达95%。其中,近三年化解沉积10年以上跨村、跨县山林土地纠纷2起。目前,正力争将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打造成为省级试点工作。同时,在全县积极探索推行网格员“3个三”工作法,“三清”即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矛盾隐患清;“三必”即网格责任区每日必排查、重要情况第一时间必上报、风险家庭每周必探访;“三到位”即精准服务到位、分类管理到位、政策宣传到位,以小网格撑起社会治理大格局。WWW保山日报网

  抓“五治融合”,实现乡村“有效治”。腊勐镇着力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质增效。政治引领聚合力。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平安腊勐”建设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主责、深入抓,其他班子领导“一岗双责”、协调抓的齐抓共管格局。积极发挥“两个作用”,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321”机制,为群众解决水电路和教育、医疗、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530件。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专题培训班,传承弘扬善洲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在服务群众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上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自治强基增动力。推行“一核四会”民主自治机制,坚持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能人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动民事由“村组包办”变为“自我管理”,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三民善治”新格局。比如,长箐村党总支通过推进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对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公益服务等内容进行量化考评,村规民约“规”出了新风尚、“约”出了新活力。法治保障促和谐。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大垭口社区党建法治文化长廊,建成10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室、法治书屋等微阵地,让群众“抬头见法、驻足学法、心中有法”。以村组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创业青年等为重点,培养一批群众认可的“法律明白人”。全面推行社会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和网格员“3个三”工作法,实现问题30分钟内网格有反应、3小时内村组干部到现场、3天内有基本结果。三年来无“进县到保赴省进京访”信访案件。德治教化显风尚。加强德育文化阵地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六家阵地”10个,2020年以来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强化道德引领和示范带动,组织选树“腊勐好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等身边榜样,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垭口社区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松山村郭芹仙户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内容全面融入村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智治支撑强保障。成立社会治理调度中心,进一步优化“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平台资源,采取“线上线下”“警民结合”的方式,引入“移动”“电信”等社会资源,在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安装摄像头180个,安装家庭摄像头1500多个,强化“千里眼”“顺风耳”“传声筒”效用,有效化解“看不见、管不着”难题,让社会治理效率大大提高,做到搭建平台打基础、优化服务抓延伸、化解矛盾在基层。WWW保山日报网

  抓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有力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腊勐镇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以及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功能。将10个村(社区)划分为3个组团,通过产业服务型、商贸发展型、文旅融合型三种模式促进增收,新建烤烟育苗基地、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民宿餐饮综合体等集体经济项目5个。2022年,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突破20万元,村级组织为民办事、帮困解难、产业发展等能力有效提升。以“1+3+N模式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入推进“集体经济提质优化”行动,确立2023年集体经济“3031”发展目标,即实现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至少3个村,100万元以上至少1个村。目前,镇级合作社润腊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营,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酒店、超市、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预计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订单种养+保底收购”等多种模式,带动村级合作社抱团发展闯市场、联农带农促增收。(腊勐镇 王永明 )WWW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WWW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