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土罐烤茶香味浓 飞出深山俏市场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土罐茶,最先是保山市施甸县高海拔地区布朗族的一种饮茶方式,一个土瓦罐、一把黑水壶、几个老朋友,在火塘边上边煨边饮,后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在当地流行开来。如今,施甸“土罐茶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系列产品带着浓浓的乡愁出山,走俏市场。
土罐茶
火塘烤茶
眼下,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周边,一棵棵茶树吐绿新芽,茶农们正忙着采摘鲜叶。作为施甸土罐茶的原材料,生长于林间的茶树,为村民们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周应毕是施甸县酒房乡旧寨村村民,这两天采摘鲜叶成了全家人的主要任务。
茶园
“树龄大一点的,光鲜叶都能收到30元一斤,树龄小一点的能收到7至8元。”周应毕说,在没有进行土罐茶生产之前,鲜叶只能卖到3元一斤。
在善洲林场附近的村寨,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祖祖辈辈喝土罐茶,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80后布朗族青年吴金翠,带着对土罐茶的+特别情感,从上海回到了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办起了茶厂、成立合作社、建起了生产线,硬是把这一传统的“家乡宝”推向了省内外市场。
吴金翠
“我试做了一部分土罐茶,给我身边的朋友喝,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味道,在那个时候我非常坚定,这个茶我要把它做成商品,让在远方高楼大厦里工作生活的人也能品到火塘边的烤茶香。”吴金翠说。
通过向父老乡亲请教、到临沧等地考察后,吴金翠决定用土炉代替瓦罐烘烤,反复实验后成功做出了味道醇正的土罐茶。
鲜茶
晒干的茶叶
烤茶的土炉
把鲜茶叶摊青、杀青、摊晾、焖黄、揉捻、日晒后,保存2至3个月,再装进土炉里,用60多个小时的烘焙后,茶叶被烤得不生不焦、色泽油亮、散发着阵阵浓烈的烤茶香。
吴金翠把制作成功的第一批产品推送给朋友、茶客、茶馆,在收到好评的同时,也获得了在制作工艺,饮茶方式和饮茶用具方面的建议。
土罐茶体验店
2019年,吴金翠为施甸土罐茶注册了“一洺香淳”品牌商标,2022年,施甸“土罐茶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前我们有3个茶叶初制所,除了做土罐茶、还做一部分炉青茶、白茶。”吴金翠介绍。
土罐茶成品包装
土罐茶走俏市场
为了提升土罐茶的生产质量,吴金翠与当地65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茶农、8名土罐茶传承人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让资金、资源、技艺三者融合,释放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以“公司+合作社+茶农”的运营模式,让资金、资源、技艺三者融合,释放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据了解,今年合作社预计制作土罐茶15吨,主要销往保山、昆明、上海、北京等地。
杨丽娟 吴丹
责编: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