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戛乡:“五个突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昌宁县更戛乡立足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职能,聚焦基层治理,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线,以“五个突出”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形成人大工作与各项工作同频共振的良好效应,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切实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更戛得到实践、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突出多级联动,力促建议落地见效。更戛乡充分发挥代表监督职权,坚持“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和经常性联系群众活动实效的原则,按照“提前备课”力促解决部门问题,跟踪督办力促建议落地见效的思路,组织市、县、乡“三级”代表进站履职,坚持建议“提得好、交得准、办得成”目标导向,不断提高建议办理质量,全乡16件人大建议主席团专题研究、分类整理、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跟踪督办。同时,在县人代会期间提出了5件高质量的建议,其中提高临聘教师待遇等3件建议已得到解决,确保反映民意、民愿、民盼、民声的代表意见建议妥善办理,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采取调查研究、多方协调、提出建议等方式,推动解决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诸如:针对基层资源和人员分散,社会治理力量薄弱的实际,提出了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的建议。乡党委高度重视,采取集中办公、信息联动等形式,整合资源和力量,强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模式,筑牢维护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突出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履职成效。更戛乡充分发挥代表活动阵地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和大课堂“五大功能”,结合代表选区、工作生活、行业特色的实际,将代表编入联络站点,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渠道,让群众处处看得见代表、遇到问题找得到代表,丰富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注重代表履职规范化管理,大力弘扬“争做先锋、当好表率”主旋律,倡导广大代表争做产业发展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工作过程中,各代表冲锋在前、以身作则,贡献了人大代表应有的力量。从人大代表的角度监督、参与、促进更戛高质量发展。诸如:市县人大代表马绣花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改变苗族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规陋习,主动融入社会发展。“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县级人大代表李桂斌,带领打瓦村从昔日贫穷落后的苗家山寨“一越跨千年”。
突出群众期盼,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更戛乡紧扣民生需求“小切口”,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对民意征集的内容进行议事协商,梳理步骤、分批落实。人大代表们积极回应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在为民服务中履职作为。有效推动人大代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组织主席团成员、部分人大代表围绕集镇整治、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开展调研2次,提出建议2条。针对更戛集镇脏乱差的情况,人大代表提出集镇整治的建议,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集镇整治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领航项目”,实现党旗红引领一片红,集镇旧貌换新颜。组织开展美丽公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烤烟生产等重点工作进行视察调研2次,提出意见建议3条。同时,聘请人大代表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目前,美丽公路建设已完成,建成一条极具更戛特色的生态路、景观道。组织人大代表听取更戛山地户外运动公园策划方案意见建议,目前方案已初步成型。
突出多元联动,注入纠纷化解源头活水。更戛乡认真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代表履职承诺,强化代表履职平台与综治中心的联动贯通,不断推进人大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效融合,推动居民群众期盼的操心事、烦心事在民主与法治框架下得到有效解决。利用代表根植基层和群众的优势,切实发挥代表在知法懂法、公平公正的民主优势,落实代表接待选民工作,推行“六建”工作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反馈回访等机制,形成全流程、系统化、闭环式的工作体系,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该经验做法得到赵南方副市长肯定并批示。
突出示范带头,激活法治宣教一池春水。更戛乡积极发挥代表民主法治建设示范带头效应,依托普法宣传队,构建覆盖村组、特殊群体、学校、外出务工人员、少数民族立体化普法网,创新开展“院坝学法”“火塘讲法”“调解释法”“板凳会”,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法治宣传,肩负起普法的责任。同时,针对未成年人、少数民族地区等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开展点穴式普法。将宣传法律、运用法律转化为服务群众、谋事创业的“助推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倾力打造亲民化、本土化的更戛特色普法模式,构建起“全民+全时+全域”的全域普法新格局,让普法宣传“有声有形有效”。
李雪松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