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如画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一大早,村里就来了不少游客,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正忙着给游客介绍司莫拉佤族村的变迁。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这是在司莫拉佤族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这一切,都要从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来到司莫拉佤族村说起。
村民们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赵家清说,“总书记对农村、对基层的情况非常了解,对老百姓的关心无微不至,看得问得非常细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深地感到,有总书记领航掌舵,基层干部有底气,人民群众有福气,民族复兴有希望!”
走进李发顺家,屋内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发顺一家亲切交谈的照片,电视里正播放着《情满司莫拉》纪录片。几名游客正在体验制作大米粑粑,整个小院暖意浓浓。
“瞧,总书记就坐在我们全家中间!”一张方桌,几把矮凳。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家村时,走进李发顺家,一一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猪舍等。随后,总书记在院子里同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并同一家人围坐一起,共话脱贫攻坚,畅想幸福生活。
“做梦都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到我们家,特别激动、特别振奋!”回想那一天,李发顺连连称赞,“总书记很关心老百姓,真是人民的好领袖!”
这几年,李发顺家成为网红打卡地,大米粑粑成了畅销品。李发顺家也赚了些钱,过上了安乐的日子,可他们根本闲不下来。2021年6月,两口子张罗着新盖了4间房子,开始发展农家乐。李发顺说:“日子好了,总书记的恩情不能忘,叮嘱也不能忘。为了更好的日子,咱还得继续奋斗。”
一家一户,就是一村一寨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司莫拉,“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住房是村民们的老大难问题。如今,通过扶贫安居、危房改造等项目,寨子里危房没有了,不少人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五架”瓦房,人住得舒坦。
司莫拉地处半山腰,以前村里村外都是土路,群众平时出门办事,要走好几里才能坐上公交车。遇到阴雨天,往往“一脚陷好深”,想出村难上加难。如今,通乡路、村组路、串户路基本硬化,路灯也安起了,很多人家有了小轿车,村口每天公交车直达乡里、市里。道路畅通后,村民外出打工、购销物资便利多了,村里也开始客来客往,人气兴旺了许多。
以前的司莫拉,学校、卫生所设施简陋,自来水水质比较差,还不时断流,村民能歌善舞,但连个像样的场地都没有。如今,村小学教学楼、运动场、教学设备样样达标,卫生所里诊断、治疗、取药都有独立空间,水源地扩建了、水管更新了,大礼堂、文化广场也修好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相当不错的公共服务。
司莫拉也曾经历过“脏乱差”,如今家家都是“最美庭院”,房前屋后满是绿植,厕所干净卫生,污水统一收集,还建起了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梯田景观区。2017年,司莫拉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里不仅建起幸福餐厅、司莫拉大米粑粑厂、幸福书吧、咖啡吧等,还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以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软硬件水平,把中寨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吹起司莫拉旋风、增强司莫拉效应、叫响司莫拉品牌。”赵家清说动情地说,“我们不仅发自肺腑地感恩总书记,也非常想念总书记,盼望总书记再来司莫拉,看看我们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洪才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