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深情 ——保山双拥工作纪实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保山军民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关心部队发展、服务部队建设,为部队学习生活、练兵备战提供多方保障;驻保各部队拥政爱民,心系保山人民,视驻地为故乡,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疫情防控、抢险救灾、重要节点城区军警联合巡逻、东河治理、乡村振兴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地方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同频共振、同步提升,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保山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涌现出省级双拥模范城隆阳区、腾冲市,双拥模范县龙陵县,以及一大批爱国拥军、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
用心架好军地“连心桥”
保山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找准双拥工作新定位,认真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激发抓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思想源动力,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保山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双拥工作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研究解决驻保部队建设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竭尽全力为部队官兵排忧解难。用心架好军地“连心桥”,用力当好拥军“保障员”,用情办好军人军属“暖心事”。主动对接,配合做好部队转隶移防、人员分流安置、军事设施保护等工作,全力支持军队各项改革落地实施,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利用春节、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基层连队看望慰问官兵,组织开展军事日系列活动并召开军政座谈会、军地联谊晚会,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双拥宣传和全民国防教育措施办法,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系列指示精神,宣传保山军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宣传军政军民紧密团结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同时结合普法教育、文明城市创建,利用善洲林场、抗日江防遗址群、松山战役旧址、李鑫故居、艾思奇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讲好保山历史上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故事,利用全市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以及城区阅报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等公共设施展示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气象新成就。
坚持互办实事,融洽军地关系
几年来,大力支持祖国西南腾冲段边防巡逻路改扩建、人防物防技防边境立体化防护网建设。着力解决武警部队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新营区建设用地审批、规划调整、附着物迁改等问题。出台了《保山市定向招录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实施办法》,明确按比例向退役士兵大学生定向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进一步激发了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扎实开展驻保部队营区环境整治、美丽军营创建,及时解决了困扰部队的营区周边污水排放、违停违建、道路破损、环境脏乱差、绿化美化不足等问题。
聚焦地方中心工作,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建设。常态组织400余名民兵参与“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动员组织民兵支援边境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在执勤点位,配合参与卡口查控、巡逻执勤、网格管理、应急处突等疫情防控行动,充分发挥了民兵战斗队、突击队、保障队的生力军作用,为坚决打赢云南边境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保山贡献。各驻保部队把驻地当故乡、把人民当亲人,主动参加地方建设和治理,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化管理和“不文明行为”劝导行动,积极做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双拥模范城(县)工作,组织200余名官兵参与整治东河行动;驻保团以上部队共投入290余万元帮建挂钩的11个村对接乡村振兴项目。
聚焦军人合法权益,用心落实军人军属优待。根据《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22部门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市直22部门联合制定贯彻落实措施,逐项逐条落实面向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167项基本优待目录清单。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全市36家社会机构、企业签署“拥军优属合作协议”,发动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本地本部门优势资源为全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先、优质的服务。为12名荣立个人二等功,321名荣立个人三等功,478名获评“四有”优秀士兵的现役军人家庭送达立功喜报。坚持驻地退役士兵离队组织欢送并发放纪念品,退伍老兵返乡组织“六个一”系列活动。强力推动优待证申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受领2.5万余份。组织开展“爱心献功臣”巡回医疗活动,给退役军人免费送医、送药、送服务。为5万余户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为26名退役军人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为29名老战士老同志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70周年”纪念章,为524名退役军人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围绕保障打赢,破解“三后”难题
落实移交安置工作需求,让军人不为后路担心。持续推进“阳光安置”机制,强化贡献越大,安置越好的安置导向,连续2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安置任务。2019年以来,全市共完成55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321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22名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4名逐月领取退役金退役军人、17名军队离退休干部、962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785万余元为1352名退役士兵办结养老保险。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的政策标准,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定期抚恤补助、退役金、军休工资、经济补助等6.4亿余元。组织518名退役士兵参加技能培训,为参训退役士兵减免培训费310万余元,组织1406名退役士兵参加高职扩招考试,402名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培训。
解决家属就业问题,让军人不为后院分心。重新修订印发《保山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办法》,出台“专业对口、就地就近”解决随军家属调动、以当年驻保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意愿人数30%的比例解决事业单位就业、以新招录职工5%的比例向随军家属定向聘用企业职工等新举措,较好地推动解决了随军家属就业难题,让军人军属感受来自全社会的尊重尊崇。
保障子女入学,让军人不为后代忧心。细化军人子女优待举措,军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按照“就近就便,优先安排”的原则安排就读。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级中学,根据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和考试成绩,降分录取。烈士子女报考高等院校,增加20分投档。现役军人因工作调动,子女需要转学的,按照“就近就便,优先安排”的原则安排转入学校。2019年以来,全市共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26人次,解决军人子女入学150人次,较好地解决了现役军人后顾之忧,极大地激发了部队官兵聚精会神练兵备战的热情。本报记者 刁丽俊 通讯员 蔡石富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