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发现南方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 2022-09-06 14:24:00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PPP保山日报网

 PPP保山日报网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官员甘父带队,率100多人出使西域,从而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著名的“北方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张骞被誉为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化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种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国向汉武帝汇报其见闻,发现了南方丝绸之路。PPP保山日报网

  南方丝绸之路最早称为“蜀身毒道”,这条路的名字最早是从西汉司马迁《史记》里得出来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及元狩元年(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今阿富汗)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筇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可数千里,得蜀贾入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南道,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又在其《大宛列传》说:“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说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来到大夏(今阿富汗)见街上卖着四川产的“蜀布和筇竹杖”,问那商人说:这“蜀布和筇竹杖”从哪里运来的?商人说是从身毒国(今印度)运来的。于是,张骞一想印度位于阿富汗南几千里(见《史记·大宛列传》),认为南方肯定有一条从四川成都通达印度的通道。于是回国后马上就向汉武帝汇报了此情况,朝廷便派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出发寻找,到了滇国(今昆明)后,又到今大理却被“昆明”人所阻,没有走通。只听说,其西千多里有个名叫“滇越”的“乘象国”(今腾冲、德宏等地)。虽没有到达印度,可以说基本找了这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穿越哀牢国境——被称为“蜀身毒道”,后又被称为至今遗迹犹存的“南方丝绸之路”。PPP保山日报网

  从而我们可知,这条通道显然是今成都—昆明—大理—保山—腾冲—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这条通道。这条通道的发现,为汉王朝开疆拓土,最后哀牢归汉设置永昌郡,基本形成今祖国云南疆界做出了卓越贡献。(肖正伟)PPP保山日报网

责编:姜维PPP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