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缉毒警察不简单,带出三十多个高徒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驻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芒颜边境检查站,有着“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缉毒劲旅”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这个光荣的队伍中,有一个被大家称为“黑面”组长的民警,入警17年,带出了30多个徒弟,个个都是缉毒能手,在边境筑起了一道毒贩跨不过的雄关和攻不破的堡垒,他就是廖永华。
廖永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3月出生,200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为芒颜边境检查站执勤一组组长。因工作表现突出,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讷言敏行写忠诚
“提升查缉技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停实践”这是廖永华对组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芒颜边境检查站位于G56杭瑞高速公路云南省保山段,地处怒江峡谷,与境外毒源地“金三角”相邻,是阻击毒品从滇西边境流入内地的一道重要关卡,该站担负着全天候边境检查任务,日均检查车辆0.7万余辆次,核查人员1.5万余人次,节假日期间人车流量成倍增长,每日检查车辆2.3万余辆次,核查人员8万余人次。每到夏季,白天的执勤现场温度超过40℃,执勤民辅警身着防护服查缉,需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汗水。廖永华在查缉中是最认真、最细致的,他也是这样要求组员的。在缉毒岗位上,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日均执勤6小时,爬车60余次,搬动货物近2吨。
说起查缉为什么要这么拼,廖永华对组员说道,自己参加工作前,亲眼目睹同村一名男子,因吸毒误入歧途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件事让廖永华对毒品深恶痛绝,最终选择当兵来到了芒颜边境检查站,成为了一名缉毒战士。
2018年12月,公安边防部队改革转隶,廖永华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成了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身份虽然改变了,但初心和使命没有改变。“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廖永华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领组员吹响缉毒冲锋号角,始终战斗在缉毒最前沿。
只要在边境上多查一克毒品,祖国内地就少受一份危害。作为国门边境卫士,这是廖永华和徒弟们为国戍边的誓言,也是他们不变的信仰和坚守,只愿天下无毒。
言传身教促成长
“碰到了钉子,再回来向师傅请教”,已经“出师”的青年民警刘备打趣道,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15日,刘备在执勤现场依法对一辆黑色越野车进行检查,常规询问时,驾驶员吞吞吐吐、神色慌张,刘备感觉此人有问题,但经过仔细检查后却一无所获。一向自信的刘备赶忙向师傅廖永华请教,在师傅的点拨下,刘备钻到车体底部,最终从隐秘的备胎中查获海洛因17.73千克。“没有师傅提醒,我不可能查到。”刘备至今记忆忧新。在这之后,刘备在查缉中愈加认真仔细,只要觉得有一丝可疑便一查到底。慢慢地,刘备的缉毒工作也干得越来越出色,现已成为了一名优秀缉毒骨干。
2013年12月,怀揣梦想的段其斌入伍来到芒颜边境检查站,因查缉能力较弱,一度是单位“帮扶对象”。廖永华主动当起师傅,挑起重任,带领段其斌活跃在查缉现场,爬车厢钻车底扛货物,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有了师傅领路,段其斌的查缉技能进步很快。2016年5月,段其斌查获毒品12.7千克,荣立人生第一个二等功。2019年8月,段其斌军校毕业,面对人生抉择,段其斌无法忘怀师徒情谊,主动申请回到培养他成才的原单位,要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段其斌早已把师傅教的“望闻问切”等查缉技巧烂熟于心,更能举一反三地运用于到查缉实战。2020年1月,段其斌和廖永华师徒合力查缉,成功抓获一名绕关避卡贩毒分子,缴获海洛因3.7千克。
“您好,这里是芒颜边境检查站执勤现场,请出示证件接受边境检查。”2020年3月27日,转改新警施建涛和辅警龚德鹏依法对一辆别克商务轿车进行车体检查时,施建涛敏锐捕捉到驾驶员眼神躲闪,想起师傅廖永华曾讲过,有的毒贩心理素质不过硬,不敢对视,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是常用的查缉手段。施建涛和龚德鹏立刻对其携带的行李物品和车体进行重点检查,当场从该车左后底盘夹层内查获海洛因14.996千克。
强将手下无弱兵,廖永华谈起新警苏义聪,总是会感叹一句:“孺子可教也。”2022年1月1日,苏义聪跟随廖永华在执勤现场开展查缉勤务,通过智能查验系统核查,发现一名贵州籍男子,有参与违法犯罪的可疑情况。苏义聪反复检查,却没有发现可疑物品,苏义聪便准备通关放行。这时,廖永华把他叫到一边告诉他,这名男子可能是过来探路,不一定带“货”,不要灰心。后来,苏义聪在廖永华的指导下,与同事们历经4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打掉了长期盘踞于大理、保山、德宏等地的贩毒团伙1个,查获冰毒11.14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此案成功侦破,来自于廖永华“逆向思维”的查缉技战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桃李芬芳惹人醉
毒品一日不绝,战斗一刻不止。廖永华时刻牢记职责使命,他把执法记录仪当“千里眼”,把螺丝刀当“武器”,力争把组员个个打造成“刀锋战士”,直插贩毒分子心脏。
平时就是战时,岗位就是战位。执勤现场,廖永华和组员的眼神始终盯着过往人员、车辆和货物,思想不敢麻痹,检查不敢松懈,认真核查每一名旅客,仔细捕捉每一处疑点。快速验放旅客的同时,不放过任何可疑分子和违禁物品蒙混过关。每天上勤前,廖永华都要带领组员召开查缉勤务部署会,对当日工作进行部署和分工。同时,组里也会定时召开查缉勤务分析例会。廖永华把个人查缉经验和体会分享给组员,详细讲解毒品种类,传授勤务组织实施、突发情况处置等方法,分享人员盘查、神态辨别、疑点判断、证据收集等独家秘籍,对如何遴选小车、客车、货车、快递物流车等查缉对象和藏毒部位进行交流探讨。“最有效的缉毒装备就是咱们的眼睛和大脑。”这是廖永华的查缉心得之一。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学思践悟,才能成为查缉专家。廖永华为了培养青年民辅警成长,时常组织民辅警开展查缉技能大比拼和竞赛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师傅,这颗螺丝钉怎么拆?这辆车的油箱是怎么组装的?这个人的嘴角为什么是黑的?……”面对青年民辅警求知若渴的眼神,廖永华总是耐心解答。“看着他们每天朝气蓬勃的样子,总能回想起自己10多年前刚开始当检查员时的场景。”廖永华高兴地说道。
芒颜边境检查站自2009年建站以来,历经9次搬迁,横跨保山市两区四县,执勤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区域辐射面积从20多公里延伸到100多公里,从一个临时执勤点逐渐成长为滇西边境管理的主力军。廖永华作为一名老芒颜人,与芒颜站一同成长进步。与毒贩打交道,必须要研究毒贩的心理变化和应对策略,才能带领好组员开展查缉工作。紧跟边境管控和缉毒形势变化,廖永华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室,学习法律知识,收集掌握毒情信息,共整理读书笔记10余本,撰写查缉心得体会文章30余篇,总结查缉技战法10余种,其读书笔记成为了民辅警争抢阅读的查缉宝典。自任执勤组组长以来,廖永华带领组员累计核查人员450万余人次,车辆200万余辆次,查获毒品案件35起42人,缴获毒品460余千克,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7名,查获走私案件200余起案值4000余万元,先后培养出30多名查缉业务骨干,3名同志荣立二等功,12名同志荣立三等功,5名同志被表彰为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现均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的一线岗位上。
扎根边疆,卫国戍边,是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忠诚使命;打击毒贩,阻止毒品内流,是廖永华和组员们一直以来的人生航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青年民警一茬一茬地来,廖永华的徒弟也换了一个又一个,相信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精神,将继续在这片边境热土上大放异彩,发挥重要作用。
徐喜平、唐永杰
责编: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