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公益人” ——记云南省道德模范杨董清

发布时间: 11-15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云南省道德模范”杨董清
杨董清摄影作品之《藏族一家人》
杨董清摄影作品之《白族老人》
杨董清摄影作品之《彝族一家人》

  本报记者 蒋蕾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他是“全家福公益摄”项目的创始人。七年间,他走遍家乡的村村寨寨,为2000多个家庭记录下一张张合家团圆的欢乐时刻;而他所在的“爱心衣橱”志愿者队伍也已向保山的十余所山区小学和上千名学生送去了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过冬新衣。他用爱心传递正能量,并为之发光发热,用“蓬勃的光芒”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他说,善待他人的人一定会有好运。请看——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乡土青年”的大情怀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干练的着装、帅气的脸庞、灿烂的笑容,这就是今年29岁的“帅小伙”杨董清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一部随身携带的单反相机,印证了杨董清大学主修的艺术设计专业——“这是一个文艺青年”,从他身上的那股洒脱劲,人们难免会产生如此定义。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实际上,杨董清是一名扎根泥土勤奋有为的“乡土青年”。在大多数人的字典里,“乡土”这个词并不对应着时尚。而杨董清则认为,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变迁,记住乡愁,就是最高级的时尚。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梦想缘于少年。杨董清出生于施甸县太平镇地理脉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务农为生,在杨董清儿时的记忆里,村里很多人家连一张像样的全家福也没有。“我爷爷之前就想一家人拍张全家福,但那个时候没有这种机会。后来,我有了相机也有了技术,可爷爷却已经不在了。”在早年间记者对杨董清的一次采访中,他带着深深的遗憾如是说。上了大学,他终于有了弥补心中遗憾的机会,虽然不能再和爷爷拍这张全家福,但他可以给更多至今没有拍过全家福的农村家庭免费拍摄全家福。2015年春节,也就是杨董清在读大四的那个寒假,在父亲的陪伴下,杨董清走进家乡的大山深处,当他举起相机第一次为一个家庭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未来的“全家福公益摄”项目便由此诞生了。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从前欢度节日或者家有喜事,我们都还没拍过照!” 当61岁的老乡张文芹咧开嘴笑着对杨董清投以感激和赞许的目光时,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人们伸着大拇指称赞杨董清的父亲董国富时的画面。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董清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共20余人的和谐大家庭里。因每个人都懂得互敬互爱并乐于奉献,他们这一大家庭曾被评为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及“云南省文明家庭”。“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是这个家庭的家风,杨董清的父亲曾光荣地接过了来自家庭传承的“乡村公益接力棒”,而杨董清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能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才算得上年轻一代真正的“时尚”人生。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父亲董国富是杨董清最崇敬的人。“我爸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杨董清并不掩饰自己对能有这样一个好父亲的骄傲。作为施甸县国税局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董国富除了长年做好本职工作并守好“严父、慈父”形象外, 还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他曾约着自家兄弟三人在沙子坡村出资修路,使得村里的道路东西贯通,切实改善了当地的道路状况和人们的出行条件。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因着从大学毕业至今的七年里坚持为老乡们拍全家福这个朴素的暖心行动,杨董清获得了“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云南省道德模范”“保山青年五四奖章”“云南好网民”等多项殊荣。他的这份坚持已通过全国上下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而传为美谈。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爱心“全家福”传四方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如今,“全家福公益摄”的脚步还在延续,在杨董清身后,已有更多人加入到他的爱心公益活动中。杨董清有一个“十年之约”的梦想,待“全家福公益摄”进行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举办一次有质量的摄影展,他要让人们在影像中感受这个伟大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的变化。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此,杨董清将关注的视角投放到了更远的地方。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看镜头,笑一个,一、二、三!”伴随着清脆的快门声,杨董清为怒江州一户傈僳族老乡家拍了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2021年杨董清走出保山,把自己的镜头面向了滇西环线更多的乡土和更多的人。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八个人两张车,25天的时间里,在并不宽敞的车厢空间,几个年轻人挤出了比以往冬天要暖的温度。其中一张皮卡车里拉着近1000个相框,摄影、打印设备一应俱全,俨然一座移动照相馆。“我们这八个人都算是志愿者,这一次从保山出发,一路走了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通过相片、视频全程记录了这趟幸福之旅,通过网络分享给全国各地的人们。”杨董清介绍,“因为有提前和当地政府沟通的需要,我们的政府也出力协调,此外,还有五六家企业给了我们人力物力上的支持。”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照片能记录一个时代的变迁。”杨董清一直这样说。如果一开始他的初心只是让老乡们有一张全家福,那今天他的心愿已发展成为把爱撒向更多地方,把更广阔的天地里人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其实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我们也不再单纯是要给老乡们拍全家福。走了那么多地方,认识了那么多可亲可爱的少数民族同胞,看见了乡村振兴给一个又一个村庄带来的改变和他们幸福的生活。当给老乡们拍照、和他们聊天时,我们看到了发自肺腑的幸福之美,这是亲情之美,这更是时代之美。”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曾几何时,杨董清也常感到力不从心,虽然一直有父亲的支持,但为那么多老乡拍全家福并免费打印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最早和父亲两个人去,到带着自己团队的三四个人一趟趟去,费用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出。后来虽说也有一部分爱心人士的捐款,但车是自己的,油费自己出,本着哪怕乡亲再热情挽留也不在群众家吃饭的原则,大家出行时连干粮都是自带的。每次拍完照片,都得进行打印装裱,满足老乡们把全家福挂在堂屋的愿望。从前,杨董清要到城里的相馆去处理、打印、过塑装裱照片,再把装好框的照片委托亲友送到各个村子,由村委会主任或村民小组长送至村民手中,后来他自费购买了一台便携式相纸打印机,现场就可以把照片打印出来亲手交到老乡的手中。而今,有了这座“移动照相馆”,自诩“乡村拍照师傅”的杨董清拍照条件比以往好了太多。“有了这个‘移动照相馆’,未来我还想去全国的更多地方拍摄!”杨董清说。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董清把每一笔公益金都认真记录在案,不需要用钱的地方就绝对不用。“既然是做公益就要公开透明。”杨董清一脸认真。这样的诚意,也在后来他加入“爱心衣橱”公益项目云南站志愿者队伍时为他赢来了更多爱心人士的信任。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截至目前,杨董清的团队已走遍施甸县木老元乡、摆榔乡等多个乡镇以及滇西环线多个地区,为2000多个家庭或老人拍摄赠送全家福或个人纪念照片;而他所在的“爱心衣橱”志愿者队伍也已向保山的十余所山区小学和上千名学生送去了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过冬新衣。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向着“十年之约”奔跑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精神的修行,多为他人着想总是好的。”这一两年间,杨董清甚至没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我只想把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让有限的生命历程更有价值。”杨董清说。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善待他人、善待家人的人总会有好的运气。”杨董清笑着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佛经,但始终相信“善念”。“我有我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我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让我所珍视的一部部‘小小的纪录片’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透过这些作品关注到贫困山区,多一个人为扶贫事业做力所能及之事。而我的家庭责任就是让家庭氛围保持融洽,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睦和愉快。”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不久前,杨董清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他找到了支持自己理想的那位姑娘。现在,他不仅是保山一家知名自媒体“hey保山”的创建人,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出路,努力打拼自己的事业。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996’的工作强度对于我并不是一种自怜或感伤,社会发展很快,没有人要求我什么,但我有一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的紧迫感。每天几乎从醒来就电话不停微信不停,但即便晚上结束公司的事空闲下来,我也会让自己整理思路或继续学习。”杨董清坦言自己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所有为“面包”的付出都是为养活理想。想当年,为了给更多老乡拍免费全家福,劳务费为三四百元的商品照他接过,五六百元跟跑一天的婚庆照他也拍过。“但这就是现实,没人能不劳而获,永远干着所谓‘对的事’。可当你在打拼中不断强大时,起码可以有多一项选择。”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董清团队的公众号、抖音号现已有很多粉丝,他们本可以为了挣钱而大量接拍商业宣传内容,但他们没有。“‘面包’和理想需要平衡,我们肯定会有商业宣传,但我们甄选内容,同时我们不断出力讲述保山正能量的故事。”确实,在杨董清团队的多个公众平台,保山人都看到了家乡不同角度的面容,以及诸如天亮前就在熬豆浆、炸油条等一系列平凡劳动者的身影。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一次次整理相片文件夹的时候,杨董清很难说自己没有一点成就感。“这些实实在在的照片里的面容,就是我人生一点点的收获与积累呀!” 多年后,当人们再回顾这些“历史的细节”时,心中该荡漾起怎样的温暖和感动呢?杨董清觉得,照片中哪怕村民身后的房子、身穿的衣服,都是重现昔日景象的一段段历史。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等拍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杨董清想举办一场《全家福》摄影展。他要向人们展示,十年间国家乡土家园的巨大变迁和农村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此,他正在为这个“十年之约”奋力奔跑。eee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