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第一资源 助推跨越发展—— 四届市委以来全市人才工作综述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阅读: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共产党保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落脚点,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流动、评价、使用等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改善全市人才结构,全面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为保山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重顶层设计 聚工作合力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树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良好格局,确立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视为推动保山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以强烈的人才意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市委书记担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时,加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力量,成员单位达到23家,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的组织领导体系。
发挥政策作为人才发展杠杆的“撬动”作用,积极推动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利好政策,结合保山实际,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保山市市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保山市“农村人才培训行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文件及有关配套政策,贯穿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构筑起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同时,单独划定专项事业编制30名,专项用于市级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磁场”,吸引各类人才加速集聚。
力度空前的政策体系,让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保山开花结果,求贤若渴、海纳百川成为保山的真实写照,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用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聚天下英才 强发展动力
产业需求在哪里,人才引进的目标就在哪里。我市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链构建和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走访调研、分析研判,深入挖掘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引才岗位,发布人才需求,通过精准施策,事业单位引进到岗博士研究生5人,实现事业单位引博“零”突破。
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引才理念,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候鸟服务、对口支援等形式,柔性引进各类人才。2016年6月,腾冲市被确定为首批“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2019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来自全国各地农林系统的专家、学者到我市召开“龙陵林下有机石斛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创新成果发布会”,为石斛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云南滨鲲中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胡安·卡洛斯·乌里韦·巴利齐维齐荣获云南省2019年度外国专家“彩云奖”。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医疗机构,通过项目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式引“智”入保。2018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为云南省第三个地方与高校合作成立的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以来组织实施了“保山‘园中园’模式理论与政策研究”等战略决策研究课题,向省科技厅申报了6个项目,实现了我市引才申报基础研究项目的新突破。同时,采取“人才+项目”的方式,成立保山水利博士科技创新工作站暨产学研合作基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直接选派水利专家进驻保山,开展水库安全鉴定、智慧水利、高原特色美丽河道和高科技人才培养等合作。
积极实施人才计划,人才总量持续增长,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持续攀高。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26.64万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63人,入选市级人才计划143人;有院士工作站4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4个。
破难点痛点 增创新活力
针对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积极鼓励在职干部报考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对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培养,有效补齐保山在财税金融、项目投资等方面的人才短板。
着眼于保山“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工作部署,开创全省州市与高校合作举办小语种实用人才出国培训先河,选派37名干部到云南民族大学、印度和缅甸进行2年的缅甸语(17名)、印地语(20名)实用人才培训,小语种人才培养做法还获2019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奖”。在保山工贸园区、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成立“对印对缅合作交流办公室”,把人才重点安置在外事、商务、驻缅甸密支那办事处、保山市曼德勒缪达工业园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园区有效发挥作用。始终坚持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工人和技能人才,由保山技师学院选送到杭州技师学院的杨金龙、蒋应成分别荣获第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
有效破解基层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境,通过组建“专家服务团”,积极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通过开展“农村人才培训行动”,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围绕“保山发展·人才支撑”的主题,通过“专题调研+主题发言+交流互动”的方式,围绕人才引领开放创新之城、人才引领各领域发展开展了5期主题论坛,引导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聚心汇智、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我市不断传递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关注保山、喜爱保山、选择保山、扎根保山。 保组宣 辛文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