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人”程建胜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阅读:
程建胜在研发产品 |
林间清丽的石斛花 |
工 程建胜深入石斛基地,和斛农一起查看石斛长势。 |
■凡人俗事
今年47岁的程建胜是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专业,现任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健康产品制造事业部总经理。这些年来,他痴迷于龙陵石斛开发研究,是为龙陵县石斛产业振兴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做出贡献的执业中药师。在公司,大伙都亲切地称呼他杭州来的“斛人”。
程建胜大学毕业后就进了人人羡慕向往的好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浙江亚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松花粉微波干燥灭菌”等关键技术研究,因工作突出,晋升为公司生产负责人。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生活温馨甜蜜的黄金期,一次出差,彻底改变了他多年艰辛打拼缔造的滋润生活。
2016年,公司派他到云南调查,偶然来到龙陵,并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龙陵被称为“滇西雨屏”,森林覆盖率70%,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石斛生长创造了“天然居室”,云南有70多种石斛品种龙陵就有40多种,龙陵于2011年就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称号。但是,长期以来,龙陵石斛产业停留在原料粗加工产品上,未能形成有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程建胜被龙陵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珍稀物种所吸引,为龙陵人民“守着黄金饿着肚子”所惋惜。他凭着职业的敏锐,看到了石斛及大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
秉承着一颗“选择学习生物科学,就要立志用生物科学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初心。2017年初,程建胜毅然决然辞掉科研条件较好的单位,背井离乡,远离妻室儿女,从发达地区独自一人,来到了千里之外举目无亲的龙陵,成为了“龙陵品斛堂”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刚上任,他就立马投入到石斛精深加工的产品研发中,短短三年,就研究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两款石斛新产品——紫皮石斛切片和紫皮石斛原浆。
龙陵县是全国主要的石斛产区,传统商品以农户分散生产、加工枫斗为主,家庭手工制作,卫生条件没保障,而且枫斗靠烘烤扭制而成,营养成分很难析出,只能以农副产品销售,增值少,利润薄。针对现状,程建胜思考,如何做出一款能与石斛枫斗类似,却更为卫生,营养易析出的石斛干品。他改造设备,优化工艺,反复实验,探索出了一条切片之路。可是,切厚了等于不切,切薄了近似粉碎。他通过数以万计的实验和无数次营养数据对比,最终找到了厚度2毫米的最佳营养切片,成为传统枫斗理想的升级替代产品。推向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好评和欢迎,在2019年云南绿色食品评选中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品”中药材。
2018年初,云南省卫健委发布“紫皮石斛”地方特色食品标准。程建胜又看到了商机,针对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现状,做一款可以随身携带石斛饮料成了他的新目标。虽然打着“保健食品”旗号的其他袋装饮品比比皆是,但是,真正有保健效果的石斛却一直处于空白。没有类似的产品,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程建胜知难而进,从零开始,没有退缩,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组织了一个以食品、生物专业为主的研发团队,建设了一条现代化的液体饮料生产线,开始了石斛原浆饮品的开发。技术攻关的过程很艰难,固液分离、原料结团、冲泡沉淀等技术难题一一被攻克,石斛多糖提取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但是,初制石斛原液产品,为了更好地维持原生态,不能“彻底”灭菌,保存时间一长,原浆袋就会膨胀爆裂,这一技术难题始终萦绕着整个团队,起初有兴趣的伙伴都对其产品产生了怀疑。程建胜急在心里,却从不放弃,他日夜与团队待在车间,待在研究室。历时一年多时间,问题终于解决,产品得以问世。团队成员石雪对笔者说:“程总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匠心研究,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受他的鼓舞,经过长时间探索实验,终于找到诀窍,攻克了难关。”
程建胜进入品斛堂以来,带领公司科研团队解决了石斛精深加工的多项技术难题,品斛堂公司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成功申报1项发明、6项实用新型、18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017年被保山市政府命名为“保山市第八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018年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称号。2020年通过了国家工信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审核认定。
石斛领军企业——品斛堂的茁壮成长,带动了龙陵石斛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2019年龙陵摘掉贫困县“帽子”,2020年龙陵石斛净栽培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从业农户达1.2万户,鲜条产量4000吨,农业产值5.6亿元。
倾情石斛,花开有声。如今,程建胜正带领团队向着“国家级技术中心”迈进。这每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程建胜这位外来“斛人”的艰辛与汗水,都充满着成功背后他的满足与喜悦。程建胜说:“已获荣誉并不重要,能为龙陵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才是我最大的喜悦。”
本刊特约撰稿人 李安成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