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古城遗风

发布时间: 09-05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古城遗风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 刘义马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如果大自然真的会自己录下音像,我相信保山城一定回响着千年的马蹄声,在某个傍晚,你会看到成群结队的马帮沿着逶迤的古道走进这座高原上的鲜花之城。如果南方丝绸之路的永昌道真的是一条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会看到历史上的保山城在丝路枢纽上包容了太多的繁华与喧嚣,把地方史志坠得沉甸甸的。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滇西,保山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据说在现在的保山城址选定之前,保山坝子上曾经有过不韦县城,有过永昌郡城,并且这两座城池都留下了文物史证,前者在隆阳区金鸡乡辖区内留下了个“古城坡”,后者在隆阳区兰城街道辖区内留下了个国家级文保单位“汉庄城址”。可惜这两座城池都已经死去,绵延不息的只有这座后来选址建成的保山城。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根据历史记载,现在的这座保山城兴建于唐代。唐朝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西南六诏之一的蒙舍诏皮罗阁在太保山下建起了名为“拓榆”的土城,后来土城被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的麓川土司叛乱毁坏。于是洪武十八年,云南前卫指挥使李观开始在土城的旧址上以砖瓦兴建新城,洪武二十八年指挥使司胡渊扩建城市,将太保山圈于城内,使山与城浑然一体。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朝廷废永昌守御千户所而设保山县,并因城市西倚太保山而得县名,城池也就正式得名为“保山城”。因为清朝时的保山一度隶属于云南行省的迤西道,因此保山城曾被誉为“迤西胜景”。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后人根据资料考证,历史上的保山古城曾经“街道东西南北直交,呈‘井’字形结构,极为整齐方正。方圆2.1平方千米,周围城墙高7.33米,长6.5千米,建有城楼7座。”现在在清朝成稿的《永昌府志》中尚有古城地图,但这座古城的命运是多舛的,清朝时,城墙因为屡遭兵燹破坏,多次重修;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机轰炸,为了便于疏散人口,城墙被开了几个口子;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发展城市,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又毁了东门城楼和小北门城洞,到60年代末期时,南门城楼也被毁了,只留下了一道残缺不全的仁寿门。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幸存的仁寿门因为饱受风雨侵袭,像一个在山风中颤颤巍巍的老者,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可能。我因为在仁寿门附近住过几年,对这个老态颓唐的市级文保单位“永昌府城仁寿门遗址”感慨良多。2016年9月,因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我应辖区街道之约撰写了一段文字,追溯仁寿门的历史。后来这段文字被题写在仁寿门旁边的一堵墙上,整段文字题为《永昌府城仁寿门记》,内容如下: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仁者寿,寿者相。君子行德,则民仁寿。永昌府城始建于唐天宝二年,系南诏王皮罗阁所建,城池规模在滇时为翘楚。初创时为土城,后因兵燹被毁。明洪武十八年,永昌指挥使李观重筑城池,改土城为砖城,并在城西太保山建子城。洪武二十八年,永昌指挥使胡渊为强城防,拆太保山子城,仿金陵包钟山模式,筑城墙纳太保山入城,整座城呈上圆下方之势。城四周置升阳、镇南、龙泉、安定、永定、仁寿、通华、拱北八座城门,六开二闭。城门上有楼高三丈余,城楼四角均建角楼,并有炮楼、钟楼及鼓楼各一座。因城仿金陵而建,城内经纬分明,有“七十二条街、八十二条巷”之说,加之城内居民多经南京征发移民而来,故永昌城亦被誉为“小南京”。明万历年间土酋反叛,永昌城池受损。清康熙三十九年、乾隆二十二年、道光四年曾数次重修……滇西抗战时,日寇酿“保山五·四被炸”惨案,敌机狂轰滥炸,城池与百姓惨遭浩劫。抗战胜利后,官民虽有修复古城之心,无奈国穷民贫,难以如愿。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地方工商业发展迅猛,原城墙之内已难容纳与日俱增的城市人口,加之城池在新时期已无防御功能,甚至成为“破四旧”对象,故战后残存的城墙、城门先后被拆,砖石夯土被人取走,原城墙土地亦被用作城市建设。至《文物保护法》出台时,曾经一度辉煌的永昌古城仅存仁寿门遗址。为传承古城文脉,仁寿门先后被公布为区、市级文保单位。盛世荣光,追思越千年,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虽仅存一角残痕旧迹,然有党委、政府塑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重振永昌文化雄风之万众希冀必将实现。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余秋雨曾经写过《废墟》一文,我亦有余秋雨那种既诅咒废墟又寄情废墟的心态。我深度缅怀永昌府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但我知道,保山城历史上的任何辉煌兴盛与今天相比,都会黯然失色,今天的城市发展是与祖国发展同步俱进的,今天的保山城正在朝着一座“现代化大城市”迈进。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根脉,一座城池亦有一座城池的魂魄。对于保山城来说,1300多年的历史是城市的“根”,多姿多彩的保山文化则是它的“魂”。2018年8月,时任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调研保山坝区整治工作时,为保山主城区建设指出了“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战略发展定位。我认为,这个定位较为形象、准确的抓住了保山城的根脉与魂魄,是高人之见。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住在保山城一隅,我曾经是一个文化工作者,我知道保山城于1993年1月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彻底明白这座城市的文化“家底”,于是我对照规划部门于2013年7月做的《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清点中心城市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保护名录,一清点竟然发现有90多项文化遗产项目,真的是文化积淀深厚。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现在,恢复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各种研讨与论证中,我选择了安静,但不等于沉默,我只想安静的做实解读这座城池的基础工作,于是我四处翻阅故纸堆,以解读保山历史名人堂里的历史人物为主线编撰成了30多万字的《月明太保》一书。我相信,只有厘清城市文脉,保山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文化才可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站在太保山顶的观城台,俯瞰保山城,这座千年古城秉承文脉的同时也在创新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探幽访古中,走进保山中心城市的仁寿门街、明昌园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你会发现古城遗风尚存;走近保山中心城市范围内的70余项文保单位,你会发现,每个古老的院落里都尘封着太多的故事;触摸保山中心城市范围内的20余项非遗名录,你会发现脚下这座城池蕴藏着太多的人文情怀,脚下的土地拥有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蕴。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如今,南方丝绸之路已经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凤凰涅槃成了高度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静坐在一个老院子里,却仍然能聆听到时光中哒哒作响的马蹄声,越千年而来的风卷着这些马蹄声轻轻的为保山城敲开了一扇历史之门。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FFF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