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人文下绮罗

发布时间: 08-30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ccc保山日报网

 

  □ 杨家寿ccc保山日报网

  下绮罗社区属腾冲市腾越街道办事处下辖的十四个城市社区之一,位于腾冲城南来凤山南麓。早在1985年,这里就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乡”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2018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ccc保山日报网

  “沧笙踏歌、绮罗绿翘、阑珊尽舞、琼壶歌月。”“矣罗”即今之绮罗,为汉代古滇越之佤语,意为“美丽”。《徐霞客游记》记载:“绮罗,志作矣罗,其村颇盛……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云……”《文昌宫碑记》记载:“秀水东来,环绕宛若襟带”,因河流如带,状似绫罗绸缎,故称“绮罗”。《腾冲县地名志》记载:“原名矣罗,后雅化为绮罗,意为山水秀丽似绸缎”。《腾冲县建设志》记载:“绮罗源于自然地貌,取之于水,背依来凤,沿乡五里,竹树深密,翠玉千重,风卷碧浪,绿荫袭人,一带竹影清风,而人则生活于花香鸟语中矣。自古只知蜀南竹梅滇茶,而绮罗乡人偏自爱竹之虚怀高节,故众多种竹。绮罗顺来凤之山形山势,沿其山麓之蜿蜒临水建筑而藏碧,于自然中求和谐,虽是取决于自然条件之优美,而更在于智慧之编织,故引一泓春流,穿绕乡麓,势如游龙而达静中有动、情景交融,荷香四溢之优美环境,流水波光粼粼,晶莹澄洁,构成鱼乐人亦乐、泉清人自清、如诗如画之美好曲幽的多层次景系。”ccc保山日报网

  下绮罗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侨乡,现有海外华侨2710人,分布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8个国家,可与和顺媲美。下绮罗风光秀丽,人才辈出,民风淳朴,桥、水、树、屋、青砖、灰瓦、重檐,构成一幅田园式山水画。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古民居、古井、古匾和代表汉文化的各型家堂,且多属明清时期的古物。ccc保山日报网

  文昌宫位于下绮罗村前一金龟形山丘上,坐南向北,占地10余亩,由乡人段尧俞倡建,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4年)。清康熙至光绪年间,经数度改扩建后形成现有规模,曾先后在内设学校和图书馆,是腾冲古代文化高度发达的见证,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是腾冲唯一大型古建筑群落,所有建筑分布在四条中轴线上。主轴线上的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为大门、泮池、棂星门(前檐与东轴线义孝楼、西轴线戏楼在同一水平线上)、朱衣楼、文昌殿、启圣楼、后花园;东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为义学楼、义孝楼、至圣楼、伙房;西轴线上由北向南依次为戏楼、财神殿、魁星阁、土主殿;最西纵轴线上有汉景殿、女娲殿,该院落另设大门。整个建筑群有通有隔自成院落,工艺精湛,不论石作、木作、彩画等都体现了当时当地的最高水平,堪称杰作。文昌宫历来为儒道圣地,是儒道文化传播的重要见证。“仿成德达财之教,日就月将,登斯堂也,言有物,行有恒,绮里罗川,直绍鹅湖鹿洞;由礼门义路来,朝稽夕考,业无荒,功无怠,春科秋甲,高腾凤阁鸾台。”ccc保山日报网

  水映寺(原名“水应寺”)位于水尾山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已有460余年的历史。该寺取水尾山之参天古木依山叠建,以临水藏碧而达明秀,以水潆山而至清幽,借寺前一片荷池水面而达水寺相映,故名“水映寺”。资料记载,现存规模为大理照柱和尚于清康熙初年住持该寺时募化筹建。“水应”来源于寺内一地下涌泉,取其涌泉潺湲哗哗应寺之声,故名“水应寺”。自民国五年(1917年)后,涌泉水势渐弱,空有汩汩之声而不能映寺,便取意于寺下一片荷池而达水寺之相映,更名“水映寺”。1639年,徐霞客到天应寺,“路经水应寺”,可知当时亦称“水应寺”。水映寺在布局上构思周密,层次分明。建筑师利用水尾山麓台地布寺,于险峻岩体上设玉皇阁。玉皇阁作两横一竖纵横布局,纵轴之端在陡峭的岩体上飞缀玉皇阁,将阁镶嵌于翡翠屏上,取之于险,居高临下,巍峨秀丽,属总体结构的冠冕,为道教模式重檐六方钻尖顶宫阙结构,阁饰热色勾金彩绘,以漏窗漏景而达玲珑剔透,登阁前月台,一派平川,尽收眼底,远眺笔峰霁雪、球眸晚照、笼苁朝云,四郊烟水,尽收眼底;举目四望,寺内寺外,碧水清清,绿树成荫,山水相连,万瓦如鳞,村落散布,绿野如锦,青山若黛。月台下一字横成两条平廊,一台两廊全以石板栏望柱作空间围护,典雅古朴。横列的三个四合古兰禅院,三大五小八天井,是佛家参上乘妙谛、净化人生、悟彻真如之静境,标志着边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腾冲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心理与习俗之结晶。1988年11月,水映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ccc保山日报网

  图书馆是绮罗亦商亦农、重商重文和“知识源泉不绝,文化津梁益智”现象的最直观表现。图书馆是一颗文化明珠,是海内外赤子爱国爱乡的产物,是村内几代人辛勤耕耘的文化思想阵地。知识之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绮罗人的心灵。耕田种菜,读书看报是绮罗人生活的重要事情。荷锄归来的农民,脱下蓑衣,取下篾帽,在清澈的水沟里洗洗脚,在衣裤上擦擦手,儒雅地走进图书馆读书看报。该馆始建于民国8年(1919年),由华侨、归侨及村内有识之士共同创办。当时,绮罗乡居和侨外优秀分子,在戊戌维新运动和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目睹清政府腐败,国势衰弱和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惨痛局面,深感改良家乡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共同振兴母乡,建设新绮罗”“誓除旧染,崇尚新生”“对家乡一切事务尤须竭力进行,使家乡达于现代社会化之域”的目标感召下,开始建立书报阅览室,后逐渐发展为图书馆,藏书达2万余册,经史子集齐备。1942年,腾冲沦陷,所有书和设备全部损失殆尽。1981年,图书馆得以重建,现有藏书2万余册。历尽沧桑的绮罗图书馆,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依然青春焕发,书香四溢,傲立村中。图书馆是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是百年来绮罗人追求文明进步的见证。ccc保山日报网

  “玉出腾越,运在绮罗。”绮罗是腾冲历史上五大富商之“南刘”所在地。清嘉庆年间,绮罗“走夷方”的尹姓玉商,从玉石场驮回一个黑玉石(毛料),行家看后,认为不值钱。主人便将它放在马厩里当台阶供骡马上下。天长日久,黑玉石被马尿冲刷,马蹄踩踏,外皮脱落。一天,主人来到马厩牵马,当马踏上台阶时,撒了一泡尿,阳光从瓦缝中射出照在台阶上,玉石发出点点绿光。主人立即将石头搬出洗净,竟是一块上好的翡翠毛料。主人立刻请最好的玉雕师闫重楼来雕刻。这么好的玉石,雕什么呢?闫大师苦想三天,决定做一盏玲珑透亮的灯笼。大师用一年的时间雕出一个灯笼。正月十五晚上,闫大师将灯挂在水映寺里,点燃蜡烛,顿时满月为之失神,整个寺院被映成绿色,由此诞生了驰名中外的“绮罗玉”。ccc保山日报网

  山水如绮,街巷成纹,十三条街巷钟灵毓秀,风貌保存完好,且多数以家族姓氏命名。聚族而居是绮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合院式民居成为家族式建筑群落的主体,这些建筑群落大都是在清末民初建盖的,保存完整,富有江南特色建筑风貌。绮罗古宅,大都是四合五天井,主体建筑为单檐三间五架悬山式,坐西向东,三重花罩大门,前设走廊,中堂走廊宽敞,主房后设花园、照壁、南北厢房、厅房,各房屋以回廊连接,老照壁下,半园荷池,构成穿阁楼四合大院。ccc保山日报网

  “走出去”是绮罗人的传统,走出了李虎变、李承恩、李名重、尹朝安、李含馨、马发林、尹志谦、熊廷柱、张自省等乡贤名流;马帮驮出了尹文达、段盛才、刘埰、刘锦华、刘宝臣、刘振刚、李先和、李本仁、李兴仁、李和仁等富商大贾;绮罗人忧国忧民,眼睛盯着外面的世界,走出了李学诗、李治、李含馨、李和声、高桂林等革命先烈;绮罗人不畏强暴,爱国爱家,走出了李珍国、李含英、李含瑞、李子忠、李辅仁、段德泽、抗日名将李炳仁(李弥)等民族英雄。无论绮罗人走多远,根和魂永远在家乡。ccc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ccc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