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毒剂用对了吗?看完就知道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消毒是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重要一环,而切断传播途径的最好方法,就是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那么,你的消毒剂使用对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必多隆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云南省代理商业务负责人彭龙是怎么说的。
记者:现在市面上的消毒产品很多,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它们呢?
彭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市面上常见的消毒产品主要有这几种,第一种是酒精,它属于醇类消毒产品,最好采用擦拭的方式使用,不要使用喷洒的方式消毒,因为酒精易燃易爆炸,在室内大量喷洒可能会引发燃爆,使用时也会有一定刺激性的味道;第二种是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使用前需要按照说明稀释,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也有腐蚀性,使用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第三种是泡腾消毒片,如二氧化氯泡腾片、三氯异氰尿酸泡腾片等,也是含氯消毒剂,使用前也需要用水稀释,使用时也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由于氯含量较高,会对金属类产品有腐蚀,使用时最好用塑料盛放;第四种是紫外线消毒,是通过静置紫外线灯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它对皮肤和眼睛有伤害,最好在无人时使用。这些产品有一定的刺激性或腐蚀性,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开口鼻。同时,也要注意按照说明规范使用才能达到消毒的效果,过量会对人造成危害,浓度过低起不到消毒效果。
记者:感觉这些比较常见的消毒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那有没有安全性较好的消毒产品呢?
彭龙:还是有的,次氯酸消毒剂就比较安全。次氯酸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次氯酸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自有的一种免疫因子,是一种能有效杀菌的活性物质。次氯酸水是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本身就是无毒的,与人体有高度的相容性,婴儿也可以使用。
根据《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国家标准:次氯酸消毒剂除了一般含氯消毒剂的功效外,还可以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粘膜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急性经口无毒、急性吸入无毒,刺激性小,急性入眼无刺激,即使使用者有创面也不会产生刺激,并且,次氯酸与微生物及有机物作用后,能立即还原为水,不会留下任何有害残留物,非常环保。
次氯酸消毒剂的安全性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在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含氯消毒剂”一节中载明:次氯酸消毒剂除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2021年1月31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中明确提出:养老机构、学校(包括托幼、中小学、大学等各类教育机构)须使用次氯酸消毒。可见,次氯酸的安全性是相对较高的。
记者:那看来次氯酸消毒剂的安全性的确是很高的,那它杀菌效果怎么样呢?
彭龙:次氯酸消毒剂具有强劲的氧化能力,与微生物接触后,迅速破坏有害微生物的细胞膜,并推毁吸附于细胞膜表面上的病毒蛋白质长钉,使细胞内的蛋白、DNA无法发挥正常的生化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达到杀菌效果,次氯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噬菌体等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前面也说到,次氯酸水是中国卫健委关于消毒剂使用指南里面提到的唯一可以用于人体、皮肤黏膜、物体、空气、果蔬等几乎所有方面的消毒剂,基本15秒内可以杀掉所有细菌、真菌、病毒,效果不输酒精。因此,从杀菌效果、安全性、用途广泛等方面考虑,次氯酸水可代替滴露等产品作为家用消毒液使用。
一般来说,传染病流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以及它们所产生的一些分泌物(血液、唾液、体液、尿液、粪便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做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蚊虫叮咬)、体液传播、血液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做易感人群。使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起到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从而防止传染源感染易感人群。
记者:那它使用方便吗?对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地方,如学校、办公区域的消毒工作也没有更好的建议呢?
彭龙:非常方便,次氯酸消毒剂可以直接使用,无需稀释或勾兑,建议采用喷雾、冲洗、浸泡、擦拭等方式使用。对于学校、办公区域这些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采用喷雾等方式对空气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断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切断切断病菌传播途径的效果。(张寿娟)
责任编辑: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