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用22年诠释群众利益无小事 ——记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自昌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他是保山市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云南省第五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家庭先后获评云南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他就是施甸县公安局从警22年的民警李自昌。
真情守护,誓言不改践初心
6月中旬,当记者在施甸县甸阳镇幸福家园社区的综治中心见到李自昌时,他从仁和镇派出所所长转岗甸阳镇社区民警岗位还不到1个月。“告别所长职务大舞台、开启社区警务新征程。”工作笔记本首页上的这句话,是这位老警官开启新征程的宣言。
今年45岁的李自昌是施甸县甸阳镇同邑村人,少年时代目睹警察抓捕行凶作恶者后就立下了从警的志向。高中毕业,李自昌报考了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毕业时,在有多项选择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公安工作。
虽然基层派出所工作与高大威严的铁汉形象相距甚远,但这并没有动摇李自昌的初心。“当我举起右手对着警旗庄严宣誓时,就认定了,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都会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22年来,李自昌始终牢记誓言,践行初心,把每件民生小事当作大事来做,成了群众的贴心守护者。
翻开李自昌的笔记本。社区楼栋长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家庭矛盾纠纷、小区私拉乱接电线问题、广场舞扰民调查、重点人群走访、孤寡留守老人帮扶、校园外安全隐患治理、反电信诈骗宣传……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的,是与群众有关的问题;嘴里如数家珍说的,是辖区的大事小情。
幸福家园是施甸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小区,汇聚着来自全县13个乡镇,847户、3586人的搬迁群众,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许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了,社区里留守儿童和老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易地搬迁后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各方慢慢努力。我们会积极配合社区干部开展工作,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开心。”李自昌说。
为人民服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7年,还在万兴派出所担任所长的李自昌就首创了电脑下乡的便民服务方法。抬着配套有拍照功能的电脑深入交通不便的自然村,为7000多位群众解决了一代证换二代证的问题,为瘫痪在床的困难群众提供进家入户的服务。
在仁和镇,保场警务室又被叫作李自昌警务室。作为施甸县公安局第一个主动到警务室工作的派出所所长,李自昌除了在所里带班,及时协调处理派出所的各项事务,还驻守警务室直接接受群众报警求助。
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时有仁和镇群众打来求助电话,或咨询身份证办理、或寻求家庭矛盾纠纷解决办法、或了解案件处置流程,虽已离开仁和镇派出所,但李自昌仍认真回复了所有来电。当初在警民亲联卡上“遇着大事不要慌,快找所长李自昌。”的承诺即使在离开了原岗位后依然有效,这是人民警察李自昌对人民的承诺。
把群众放在心头的人,群众心里也留有他的位置。从万兴、何元、由旺到仁和,从民警、副所长到所长,22年来,李自昌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好多群众家里有红白事时还会像朋友一样邀约李自昌,这样的邀约是群众最质朴的认可。
贴心呵护,大爱无疆暖人间
在施甸县公安局,说到“以所为家”,李自昌当数第一人。“刚入所时,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多干一点;当了所领导,觉得领导要率先垂范。”无论什么阶段,李自昌总能找到留在所里的理由。有人开玩笑说:“所长,是不是不放心别人。”李自昌笑着回复:“我只是把派出所当成了家。”
对于“以所为家”的丈夫,家里的妻子从没怨言。“她也是公安局的辅警,理解公安工作的特点,对我的工作,她不仅不会反对,还会大力支持。”没时间回家的时候,李自昌会通过电话、视频与家人沟通,尽量弥补对家庭的亏欠。
就是这样一个聚少离多的家庭,先后获评云南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而获评缘由也与李自昌的工作有关。
2016年9月初,仁和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集镇上发生了多起单车被盗、财物失窃案件。接到报警后,民警开始排查,很快锁定了怀疑对象。经过蹲守,9岁的小天被带回了派出所。由于年龄较小,民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后交给其奶奶带回家。可第二天,小天又因盗窃被带进派出所。连续两次后,李自昌想,老是这样抓了放放了抓,既不解决问题还浪费警力。于是,他决定将这个母亲失联、父亲患有严重精神病,年迈的奶奶无力管教的9岁小孩留在所里。此时的李自昌思考的并不只是小天的偷盗行为,他在思考如何让小天从身心上获得关照,走上正途。由于派出所条件有限,李自昌便让小天与自己同睡一张床。35天的悉心关照、坦诚沟通,小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趁热打铁,解决小天后续的教育问题,李自昌先后与学校、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协商,最终将无法有效获得家庭监管的小天送到了福利院。
小天送进福利院后李自昌并没有如释重负,他会常常打电话给福利院的老师,了解小天的生活、学习和精神状况,并时不时去探望他,陪他吃饭和聊天;节假日时,他把小天接到家里,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将其带回老家,与自己的侄儿子交流玩耍,在同龄孩子陪伴中成长……
“我媳妇还跟小天开玩笑,让小天叫她‘胖妈妈’,叫我‘昌爸爸’。”显然,李自昌一家已视小天为家人。曾经的失足小孩因家的温暖回归正轨;曾经的管理帮教对象成了家庭成员。这是一位民警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也是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见证。2019年“昌爸爸”和“胖妈妈”这个用爱温暖迷途少年的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创新治理,警民齐心促和谐
从警22年来,法制宣传教育是李自昌始终坚持的事。从万兴、何元、水长、由旺到仁和,给乡镇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上法制宣传课是李自昌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
“法制宣传进校园能提升中小学生预防违法犯罪意识,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的责任意识。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告诫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有利益和谐平安社区的构建。”
未病先防。李自昌将中医的“治未病”原理运用到了日常的社区管理中。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宣传的基础上,逐渐将宣传范围扩大到家长,通过学校组织、派出所主讲的方式,形成家、警、校、社区联动的法制宣传态势,大大提升了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
未病先防,使辖区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这让李自昌和民警们腾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社区治理。社区矫正、点对点帮扶、矛盾纠纷排查、禁毒宣传……靶向发力,让辖区社会治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也让李自昌所带的队伍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
矛盾纠纷调解是派出所的主要工作,对此,李自昌有自己的见解。“不要站在管理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要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要换位思考,从矛盾双方的角度去找关键点;分析矛盾成因,才能解开疙瘩。”对于双方矛盾激烈的群众纠纷,在主持调和,双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李自昌还会探究根源问题,将工作做细做实,确切化解治安稳定潜在的隐患。
说起从所长到社区民警的岗位变换,李自昌表示,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理性选择。“22年来,我习惯了与群众打交道,也总结了与群众打交道的一些经验。总觉得与群众在一起,才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李自昌说。
如今的李自昌带着蒋永贵与谢槟阳两位辅警,服务着幸福社区、沙坝社区1196户4966位常住人口以及契丹古镇、永观佳苑、嘉和人家等小区。“社区治理,特别是移民社区治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单靠警务室的力量是无法把很多事情做实做细的。如何通过社区警务催生基层治理新理念需要我们基层民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社区民警岗位上,李自昌已经给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本报记者 傅华平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