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保山作协再出力作—— 《没有围墙的村寨》新书发布会在瓦窑镇阿石寨举行

发布时间: 07-26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报记者 刁丽俊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7月18日,保山市文联作家协会与隆阳区瓦窑镇党委政府在阿石寨举行段杏花、王晓亮《没有围墙的村寨》新书发布会。这是我市文学创作的又一重要收获。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瓦窑镇阿石寨、阿依寨、旧寨的白族是600年前从大理失散到保山的兄弟姐妹,2017年,在保山工作的大理剑川白族作者段杏花与保山作者王晓亮一起,开始了一段“寻根”之旅,一到周末和假期,他们就背上相机走进“三寨”,以至于知道了哪家的茶最好喝,哪个大嫂的花绣得最好看,哪个大叔的唢呐吹得最好听,哪家的鸡肉饭最好吃。寨子里的人经常一见到她,就热情地招呼:“姑娘,你又来了,我家的饭做好了,快进来吃。”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市、区文联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从“白族三寨”建筑格局入手,以不同的民族视角、不同的层面来展示和诠释一个被汉族村落包裹的白族村寨,一个既较好地保留着民族性、又在当下多元文化影响下不断消隐的民族村落。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深入调查走访和采写,详细记录了在“三寨”的见闻、人事和感悟,既直面民族间各种复杂的问题,又深度挖掘至今依然保持着坚不可摧的民族信仰的“三寨人”,既充分展现地域和民族本身的特色,又将其与背后所蕴藏的文学性相结合。一方面给民族间的相互认同和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一方面也给当下深陷市场经济囹圄中的我们关于人文自然提供了一些反思。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叙写了村落布局、民族服饰、传统习俗、历史文化、饮食文化、人文风貌、民族信仰等,几经周折,在多方支持和协调下,该书于2021年6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公开出版。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对瓦窑镇来说,一个村庄,它的民族特性,它的服饰、建筑、美食、风俗、婚丧嫁娶、邻里关系,它的勤劳、朴实、奋进等等,当以文字、文学的形式呈现,最终被我们捧在手心里的时候,就显得尤为神圣。甚至这就是瓦窑白族文化的精神呈现。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隆阳区文联主席花蕾认为,“三寨人”自发地“敬地、敬天、敬草木”,这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仪式,而是已经根植于基因中的一种遗传密码。这种密码发出的指令是“节制”,获得的效益是“平衡”。如段杏花看到的那样:“三寨”的人居建筑是节制的,仅满足起居的基本需求;“三寨”的人口是节制的,他们保持适量的人口,以至于他们可以定居,而不需要迁徙游耕;“三寨”的婚俗是自然而节制的,还没有被过多的“物质化”;阿石寨的速葬习俗更是节制思想的典范,以至于“三寨”的整个人居与生态环境是平衡的,没有出现过“杀鸡取卵”的失误。甚至“三寨”妇女的服饰,都在节制中将美的展示做了最大化。她们的长衫、中衫、短衫由里而外穿搭,既方便劳作,又在袖管上将美的面积增加了数倍。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发布会上,市文联作家协会负责人在发言中说,举行新书发布会,其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其实是想通过活动去透视阿石寨、阿依寨、旧寨这三个白族村寨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对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这里仍然保留有特色鲜明的建筑、服饰、语言,还有香味浓郁的火塘烤茶、高亢嘹亮的唢呐曲调及民间艺人;村民以种茶、制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不忘保留一份对古老传统的尊重。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什么叫“没有围墙的村寨”?当然从我们眼睛看到的建筑格局来说,家家户户不打围墙,夜不闭户,大家共同居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场就是公用道路,像城里的联排别墅,邻里之间自由出入——然而正是这样一种格局,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和信任、相互不设防,“没有围墙的村寨”也就具有了内涵和外延。“三寨”人不断地走出去,发展特色产业,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在“三寨”,心与心没有隔阂,大家守规矩、邻里间互帮互助,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既坚守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又紧跟社会发展进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正是当下我们强调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体现,也正是我市正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范本体现。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