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云南的答卷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真的拼!
来源: 云报客户端 阅读: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切牵挂来到了云南。
时隔5年,2020年1月19日至21日,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这一次,总书记对云南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生产,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做好易地搬迁工作,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要巩固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成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
●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让各地经济发展
承受了巨大压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
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
在云南各族人民的努力下
有力有效推动经济加快增长
前三季度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39.76亿元
同比增长2.7%
排名全国第四
6年来
牢记嘱托
不忘使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云南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省88个贫困县、556.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创造了“百万大搬迁”“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奇迹。
怒族、傈僳族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于2016年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于2018年、2016年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28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全省一半的人口实现在城镇居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
工业增长“一烟独大”的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经济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
经济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双拉动。
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中石油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
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力发展告别“水电弃水”时代。
不断发出数字经济的“云南声音”
“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数字经济持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工业、数字能源、数字金融等快速推进,引导5000余户企业“上云上平台”。
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数字云南”区块链国际论坛、中泰数字经济合作论坛,启用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商品溯源“孔雀码”,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云南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格局正在改变。
不断发出数字经济的“云南声音”。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换挡升级
云南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播种面积每年保持不低于6250万亩,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保持在95%以上,全省粮食年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360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380公斤以上。
以核桃、澳洲坚果、野生菌、林下经济等林草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奖励研发等方式,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和市场化水平。
推进“旅游革命”加快转型升级
云南通过推进“旅游革命”,旅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并取得明显成效。云南的旅游项目建设进程也在加快,2019年,全省完成旅游投资1201.9亿元。
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10月,全省全域旅游投诉24小时办结率为99.9%,平均办结时间为3小时25分,是全国旅游投诉处置最快的平台,游客满意度99%。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全省自驾游、徒步游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紧密,全省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空气质量方面,2017年、2018年连续2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全国排名第一;2019年受东南亚烧荒影响略有下降,全国排名第三。今年1-10月,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
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纳入国家考核的10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8%,劣Ⅴ类比例降到4%;今年1-10月,优良比例达到82%,劣Ⅴ类比例降到3%。
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整体改善,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滇池(草海、外海)甩掉劣V类水体的帽子,洱海介于Ⅱ类和III类之间波动,九湖中劣V类水体的湖泊,已由2017年的3个减少为2019年底的1个(星云湖),滇池外海、异龙湖分别于2018年、2019年“脱劣”。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或因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8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国际友城关系增至100对
加强沟通交往,国际友城关系从2015年的61对增至目前的100对,遍布5大洲36个国家,其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6对,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老铁路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云南省已累计开通93条国际和地区客货运航线,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
水运方面,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势头良好,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突破。
能源方面,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运行,成为我国第四大能源陆路进口通道。
通信方面,中老、中缅实现网络设施互联互通,国际通信服务覆盖周边8个国家。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边疆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云南
步履不停
再一次扬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帆
云报客户端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美编:张俊辉 吕天翔
责编:蒋建国